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向"王牌"挺進

2017-02-14 11:46:4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原標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向“王牌”挺進

  寬敞的溫室大棚裏,一根根瓜藤從地上爬到半空中,兩三斤重的小西瓜挂在藤蔓上,翠綠欲滴。“這種西瓜皮薄瓜脆,可以像蘋果一樣削皮吃或者直接吃。”

  在陵水黎族自治縣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裏,還有多個玻璃溫室大棚裏培育著豆角、黃瓜、聖女果、草莓和綠蘿等果蔬瓜菜和園藝品種。這座佔地5132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基地,每年生産的有機農産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畝産效益近30萬元。同時基地還培育著許多新的果蔬品種,技術成熟後將向農戶推廣,助農增收。

  低緯度的溫暖陽光,給予了海南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南省近年來也一直從扶持政策、産業標準化、産業發展方式等多方面下力氣,逐步建立健全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體系,做大做強熱帶特色農業這張“王牌”。

  喜:瓜果賣得俏 收入節節高

  “去年我們參加了生産隊組織成立的金飛陽合作社,芒果不愁賣了,10畝芒果一年收入有6萬多元。”海膠集團紅林分公司職工劉蘭英盤算著自家2016年的經濟收入,不由得喜上眉梢。

  熱帶水果是海南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産業之一。2016年,海南省熱帶水果收穫面積有203萬畝,産量達到284.3萬噸,産值130.5億元,這其中,芒果又是最高效的熱帶水果,全省種植面積約有70萬畝,産值達到50億元以上。

  不僅僅是芒果産業,海南省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在優化産業結構,推動提質增效上也進行了探索。例如2016年全省全年調減了15.2萬畝低産甘蔗田,發展種桑養蠶、種草養畜等産業,實施生態循環農業“十大工程”,做大做強熱帶水果、冬季瓜菜等優勢特色産業。

  如今,海南形成了以“五基地一區”(國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天然橡膠基地、海洋漁業基地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為主導的熱帶特色産業體系,冬季瓜菜年出島343.7萬餘噸,熱帶水果年出島280萬餘噸,供應國內外180多個城市,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年消費10公斤左右,是國家重要的冬季“菜籃子”和熱帶“果盤子”。

  憂:産業短板多 整體規模小

  2016年12月,全省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作為富裕農民、服務全國、振興經濟、綠色崛起的頂梁柱,成為真正的優勢産業和海南經濟發展的一張王牌。

  站得高,也要看得遠。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海南的熱帶特色高效農業還面臨著優質有效供給不足、新型經營主體實力不強、專項政策和專業人才匱乏等發展瓶頸,王牌之路還需持續發力。

  “以芒果為例,目前海南的芒果雖然産值相對較高,但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我們佔據了生産地理優勢,是全國最大的種植生産基地,同時現在市場需求持續升高。”三亞芒果協會會長彭時頓認為,芒果産業的發展實際上還存在諸多問題,隨著産業的發展以及越南、菲律賓等國家的産品衝擊,芒果全産業鏈發展任重道遠。

  博大基業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冰認為,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以家庭為主的傳統農業生産方式需要逐步改變,但目前海南省農業龍頭企業整體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對農民增收方面尚未發揮出更大作用。

  專項政策和專業人才匱乏,也是海南省新型高效農業産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據貴州華農集團副總裁楊庚齊介紹,2016年華農集團與海南農墾投資控股集團合作引入草畜牧産業項目落戶海南發展,目前草畜産業園區開始進入實質建設階段,但作為新興産業,草畜牧産業專業人才在海南很少,政府專項政策也匱乏,目前農墾草畜産業板塊的大部分人才都是從貴州帶過來的。

  盼:政策多支持 聯手解難題

  彭時頓認為,芒果産業需要建立品牌體系,從種植、加工、包裝、銷售以及融資等各方面都要建立一套規範標準,專業人做專業事,繼續優化芒果産業結構,持續有效供給。

  夏冰説,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農業要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這就需要政府以及社會金融行業有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讓農業企業的孵化、起步走得更為容易些。

  海墾控股集團副總經理張志堅認為,目前海南農墾正在大力發展天然橡膠、熱帶水果、熱帶作物、草畜養殖、南繁育制種等熱帶高效農業,這些特色高效産業的專業人才都很匱乏,希望政府針對特色高效産業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本省高校也可根據海南的經濟建設和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高效農業産業人才。

  2017年,海南省將從農業産業化、品牌標準化等方面繼續推進熱帶特色農業的發展,繼續開展國家級龍頭企業檢測和認定,扶持海南省特色農業項目做大做強;瞄準熱帶特色農業優勢農産品,以産業為紐帶,打造“一縣一品”或“多縣一品”,形成拳頭優勢産業,做大做強熱帶高效精品農業。(記者 孫慧 實習生 盧子盈)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