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亞建全省農産品品牌行銷中心

2017-02-20 15:41:35|來源:三亞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原標題:省政協委員容麗萍:在三亞建全省農産品品牌行銷中心

  “加強品牌行銷體系建設,積極利用海南旅遊資源,在三亞建立全省農産品品牌體驗行銷中心,展示海南特色優質農産品,並將其作為海南旅遊消費産品,提升農産品品牌知名度……”在海南省政協六屆五次會議期間,來自三亞的省政協委員容麗萍向大會提出“關於實施品牌農業戰略,加快推進熱帶特色農業發展的建議”提案。

  “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就明確指出,海南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産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容麗萍指出,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不斷優化農業産業結構,提升農産品品質,海南農業發展取得喜人成績。以三亞為例,三亞市培育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力的特色農産品品牌,全市註冊農業商標達到1013個,如“南山壽果”、“鑫鋒源”等13個品牌商標獲得我省著名商標稱號;“神泉芒果”、“福返芒果”等7個品牌的13個産品獲得我省名牌農産品稱號;“三亞芒果”商標獲批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和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品牌農産品經行銷售方式也不斷創新,品牌農業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容麗萍認為,相比于全國,海南的農産品在品牌數量、品牌競爭力的建設上還有待提高,缺乏能叫響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農産品品牌。其原因為農産品品牌意識淡薄;農産品品牌運營乏力;農産品生産組織化程度不夠高等。

  對此,容麗萍提出幾點建議:一是加大優勢農産品品牌開發力度。強化組織領導和規劃編制,儘快編制“海南品牌農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産業發展方向,避免省內重復競爭。重點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集中打造區域公共品牌,如三亞芒果、瓊中綠橙等;強化培訓引導,對海南農業管理者、經營者進行農業品牌策劃、運行、保護等培訓引導,樹立農業品牌意識,提升農産品品牌社會認同感、增強市場競爭力。省工商、農業、商務等相關職能部門要對品牌商標持有人做好培訓工作,幫助商標持有人提高品牌商標的使用和推廣的能力,進一步實現品牌商標的商業價值;完善扶持政策。

  二是加強農産品品牌的運營管理。強化農産品品質監管,抓好農産品品質標準體系制定實施,構建對品牌農産品品質全程監管,避免不合格農産品流入市場,影響品牌,如提倡芒果自然熟、樹上熟,禁止在4成、5成熟時進入市場。嚴厲打擊假冒名牌農産品商標、標識的違法行為,實行打假與扶優相結合,加大知識産權保護力度,保證我省農業名牌的品質和信譽;持續豐富品牌內涵,密切結合本地文化及産品特色,挖掘品牌自身內涵。如推廣澄邁縣福山鎮積極打造咖啡文化小鎮、橋頭鎮舉辦地瓜開挖節和建設地瓜文化館等經驗;大力發展品牌建設社會服務體系,鼓勵商標註冊、品牌策劃服務企業落戶海南,或積極與知名品牌管理諮詢公司合作,打造我省特色品牌;強化品牌運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加強農産品品牌的市場行銷。加強品牌宣傳推介,鼓勵品牌運行主體加強農産品品牌宣傳推介,政府扶持、引導企業積極參加農博會、冬交會等展會宣傳展示,提升我省名優農産品品牌在國內的知名度;借助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等國際重大活動,全方位宣傳展示海南特色農産品,著力提升農産品品牌影響力,借勢推動我省優勢品牌農産品打入國際市場;加強品牌行銷體系建設,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作用,擴大品牌農産品市場銷售,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構建全國農産品行銷體系,鼓勵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設立海南品牌農産品專銷櫃、體驗店等,大力開展“農批對接”、“農超對接”、“農校對接”,促進品牌農産品直供直銷,增強市場競爭力。

  四是大力提升品牌農業産業化水準。提高農業生産組織化程度,鼓勵企業、合作社與農民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推廣“公司+農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訂單農業”等模式,大力培養當地的致富帶頭人,樹立身邊的榜樣,加快打造一批“芒果村”、“蓮霧村”、“蜂蜜小鎮”、“蘑菇小鎮”等,推動農産品品牌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抓好農業標準化建設。積極鼓勵涉農經營主體認證“三品一標”産品,引導其申報國家地理標誌商標和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産品,支持其創建標準化示範園區;抓好農業科技支撐保障,不斷提升海南品牌農業競爭力,挖掘和提升品牌農産品的産業附加值。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