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亞旅遊經濟圈領頭羊”夢想更近

2017-02-23 10:07:33|來源:海南新聞網|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區域經濟發展日漸火熱,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大三亞’旅遊經濟圈協同發展。”區域經濟如何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發揮各市縣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壯大縣域經濟”的總基調。

  2月20日,劉賜貴代表參加三亞代表團審議,他對三亞市過去一年的工作和城市的發展變化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三亞是打造全省産業支撐的重要板塊,是展示海南國際旅遊島的窗口,是“大三亞旅遊經濟圈”的領頭羊。他希望三亞在下一步發展中,一是要擔起在“大三亞旅遊經濟圈”中的“龍頭”責任,深入挖掘自身發展空間,統籌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二是要壯大實力、做強産業,精心招商選商,用項目帶動引才,讓寶貴資源發揮最大效益;三是要把三亞的國際化水準提到新水準、推上新高度。

  2月21日,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嚴朝君代表表示,三亞將重點深化“多規合一”改革,落實空間類規劃成果,推進“大三亞”旅遊經濟圈規劃實施。區域發展基礎先行,在功能清晰、統一規劃、差異化發展格局下,“大三亞”旅遊經濟圈的區域內交通一體化備受代表們關注。

  三亞變了!這是自2015年6月三亞開展“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程以來,三亞居民和遊人最直觀的感受:記憶中遍地垃圾的城中村,搖身一變成為水清樹榮、白鷺翩遷的東岸濕地公園;曾經坡石裸露、塵土漫天的抱坡嶺,如今鳥嬉蝶舞、滿目蒼翠;一度沙灘泥化黑化嚴重的三亞灣,重現沙灘灑金、樹影搖曳的浪漫風情;十幾年來雜亂無章的解放路商業街也悄然架起了騎樓廊道、統一了色調……

  創新理念,打破藩籬,轉型發展——“雙修”掀起了一場勢如破竹的“革命”,為三亞帶來前所未有的理念震蕩,讓這座曾經在城鎮化進程中“諸病叢生”的城市實現了破繭成蝶的華麗蛻變。“遠離都市,遠離嘈雜,遠離被污染的繁華,隻身來到海角天涯,來到我夢中的三亞……”“蝶變”後的三亞,離歌中所唱的“夢中三亞”更近了。

  “雙修”養城,讓生態“深呼吸”

  美麗三亞,浪漫天涯

  曾幾何時,這顆南海明珠卻黯淡了光彩。時光回溯,30年前,三亞升格為地級市,這個山海相連、藍綠為伴的邊陲漁村迅速成長為海南乃至中國的耀眼“明珠”,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城市。30年的迅速發展、擴張成就了三亞短期內的美麗富饒,客觀上卻使其漸漸生了“病”:生態環境受損、城市風貌失序、基礎設施滯後、違法建築蔓延……這些,正是中國城市在城鎮化進程中伴生的“通病”。

  在兩個多月前舉行的全國“雙修”工作現場會上,三亞市委副書記、市長吳岩峻談起三亞的頑疴,讓人仍心有餘悸:三亞河兩岸分佈著250多家養殖場、399處排污口,大量的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河;30多家涉海企業佔用岸線3.5公里,102個排污口直排污水入海,全市22公里的岸線受到不同程度侵蝕;全市存量違建超過1000萬平方米,大量違建擠佔了城市的發展空間……

  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

  對於生態起家的三亞而言,環境不是外在衣裝,而是賴以維繫生命的根基,如不以創新打破藩籬,不秉承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就喪失了可持續發展的出路!“經過高速發展的階段後,城市需要進行‘雙修’,城市‘雙修’完全符合建設美麗中國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需要。”省委常委、時任三亞市委書記張琦説。

  憑藉敢為人先的膽識和氣魄、“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三亞再次成為改革的先行者!2015年6月,國家住建部將三亞列為全國首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綜合試點城市,三亞城市轉型發展的新征程就此開啟。“不計成本、不惜代價,山河海城,全面治理,務求成效”——這是三亞市面對“雙修”的響亮應答。

  攻堅克難,眾志成城

  推動城市發展的意識前所未有的強烈,展開一場高水準的環境治理行動的願望前所未有的迫切:爭取在5年內完成海岸線、河岸線和山體修復,爭取在2年內完成規範廣告牌匾、城市綠化改造等五項任務,三亞迎來了生態環境再現綠水青山、城市發展回歸健康有序的難得機遇——

  抱坡嶺、半嶺溫泉等山體受損嚴重,啟動數十萬平方米的山體植被恢復,清退修復被侵佔、被破壞的綠地;水系治理,在全面清理疏通污水主管的基礎上全面開展移動污水處理站試點,對主城區河段100余處排污口進行多次集中整治;梳理120余項海岸帶突出問題,分類處置,拆除佔海違建;實施完成十八大工程,解決包括交通擁堵、旅遊亂象、違建肆虐、垃圾圍城等一長串“問題清單”……正如中規院高級規劃師範嗣斌所評價,“三亞,實際上已經開啟了一種在存量中求品質的城市功能的回歸。”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