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海南發展喝彩 為瓊島發展助力

2017-02-23 09:25:40|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這話真是説到我心坎上了,19年前我放棄穩定工作來海南‘闖海’時,很多人不理解,現在他們都羨慕我呢。”站在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的碼頭,郵輪港顧問王萬茂笑著説。

  令海南省幹群備感振奮的,是省委書記羅保銘在省政協六屆五次會議聯組討論會上所説的“腳踏實地、拼搏實幹,立志把海南建設成為全國最好的地方之一”這番話。

  這是目標,也是期盼。如何建設瓊島這個幸福家園?海南有何優勢達成目標?大家紛紛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海南底氣自然天成

  “海南的生態環境太好了,國內很多城市沒法和這裡比,我們把外孫也帶來了,呼吸新鮮空氣,身心舒暢。”提起“第二故鄉”海南,“候鳥”老人楊其勝立刻豎起大拇指。

  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沒有重金屬重化工污染的土地……“海南為我國實現環境友好型發展提供了重要樣本,目前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也是最有基礎和優勢用5-10年時間建成全國最好地方之一的階段。”海口市社科聯主席詹長智説。

  作為長期在商海中打拼的精英人士,海南智海王朝會議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諶立雄對海南的發展充滿信心,“我們在海南辦企業,深深感受到海南具有很多發展優勢,建設國際旅遊島是最強的比較優勢,海南地理優勢明顯,在‘一帶一路’戰略下發展大有可為。”

  三亞鳳凰島國際郵輪港顧問王萬茂對此同樣深有感觸,“與國內其他一些港口城市相比,海南發展有著獨一無二的地理優勢和政策條件。”王萬茂認為,海南面向南海,擁有南繁,地處南疆,開放基礎好,發展的自然條件無比優越。以海洋産業為例,三亞出港口不足一小時,便可進入國際主航道,北上可至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日本,南達東南亞及印度洋,是國際環球郵輪東南亞交通中轉站及航運補給;21個國家的旅遊團隊入境海南可享受“15天免辦簽證”的特殊政策,産業發展優勢明顯。

  海南自信充分彰顯

  18時許,太陽已經漸漸落山。三亞市吉陽區羅蓬村的脫貧鞏固提升戶蘭學明仍然在自家的線椒地裏忙碌著。

  提到心中“最好的地區”,蘭學明脫口而出:“海南!”他的理解很簡單——“這裡的幹部好”。因妻子患病,之前蘭學明家庭人均純收入僅為2533元。如今,在當地扶貧幹部的幫助下,他的腿疾治好了,新修葺的房屋不再漏水,養殖的山雞一年為他帶來7000元的收入。

  大美海南,美在青山綠水,也美在安居樂業,美在和諧發展。

  詹長智認為,海南從過去重視經濟發展,到如今越來越多地注重社會治理,近兩年推行的“雙創”“雙修”在推進海南城鄉建設更高階段發展中起到了成片創建文明、改善人居面貌、人口素質的重要作用。海南的發展也從規模擴張到實力增強,當前已到了實現品質提升的階段。“海南進入健康良好的發展時期,我們海南人自己首先就有這個自信。”

  海南發展靠拼靠建

  臨近三月,三亞海棠灣的一處芒果基地裏,滿園緋紫,沉甸甸的貴妃芒壓彎了枝頭。“今年芒果肯定能賣個好價錢,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讓品質大幅提升,芒果越來越好賣。”果農羅章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1年,他初接手父親留下的30多畝芒果地,果園全年收入不足20萬元,而2015年,年收入已經達到80余萬元。在剛剛結束的三亞首屆農特微電商品牌盛典上,“三亞芒果”打響品牌,他準備今年和微電商合作,開闢更廣闊的全國市場。

  “整個海南都在向前邁進,瓊中也要加快步伐。”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遊委工作人員鄧開揚表示,瓊中將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加快生態觀光、休閒度假、養生養老、文化體驗等旅遊産業發展,打造“奔格內”鄉村旅遊品牌,將“富美鄉村”打造成百姓的幸福家園。

  加快發展,離不開科研力量的助力。“我們將圍繞海南重點産業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産學研一體化發展,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海南建設發展。”海南大學教授廖建和説。

  “建設最好的地方,我可不能拖後腿。”蘭學明正在積極利用從扶貧夜校學到的知識擴大山雞養殖規模,力爭今年家庭收入超過去年。

  全省幹群擼起袖子加油幹,在努力建設“最好地方”的同時,大家也清晰地看到了海南的不足。

  “海南醫療、教育的底子還是很薄弱,可以多引進優秀教師、做大健康産業。交通等基礎設施還可以更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水準還能進一步提升。”楊其勝説。

  “把海南建成全國最好的地方之一,關鍵是突出自己的特點。”省委黨校原黨委書記、原常務副校長彭京宜認為,所謂“最好”,應當是定量與定性的統一,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以一個個“更好”為標準的實踐,海南各界正以紮實工作補短板促發展,為“最好地方”建設增光添彩。綜合海南日報記者來稿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