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美舍河截流26個排污口 對排污行為重罰

2017-03-03 09:38:1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3月2日下午4時,陽光刺眼。在海口市美舍河鳳翔公園示範段,工人們挽起褲腿,在河床上栽下一株株矮型苫草。

  “自2月7日開工以來,鳳翔公園每天一個樣。生態環境好了,我們還拍到了白鷺。”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海綿城市建設分院院長王欣説,通過這段時間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標本兼治對症“水體病”,美舍河5個示範段生態之美初現。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下簡稱中規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介紹,美舍河水體治理選取國興大道、長堤路上游500米段、白龍南至東風橋、鳳翔公園、高鐵沿線5個生態示範段,“選取的都是有代表性的河段,從而形成可推廣和可複製的模式。”

  清澈的河水、河道中群魚暢遊、阿婆在河邊洗衣——在很多老海口人心中,美舍河承載了他們關於家鄉的記憶。但過去30多年的城市化進程中,美舍河自凈能力不斷減弱,雨污分流不徹底,污水截留不充分,造成水清不再,內源污染突出。

  “污染在河裏,問題在岸上。”王晨説,治水的第一步是要進行截污。海口市市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從美舍河沿岸排污口為起點,追溯污染源頭,共排查出美舍河沿岸排水口336個,其中排污口127個,在5個生態示範段排查出錯接、亂接用戶118戶。目前已完成排污口截流26個,鋪設污水截流管道11.78公里。

  海口還借用技術手段,啟用移動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加快截污進度,通過泵站解決部分小區污水直排問題。2月27日,高鐵沿線河道修復示範段的“6000立方米一體化污水處理工程”開始基礎施工。“經過設備處理過後的污水,可以達到五類水質一級A標準。而且,這種一體化設備具有噪音小、密封性好、佔地面積小、脫磷脫氮效果好4個優勢。”一體化污水處理工程技術人員齊健告訴記者。

  同時,海口對沿河沿湖排污行為進行嚴管重罰。2月28日,為改善河道及周邊環境,美蘭區靈山鎮政府對“福創溪-大排溝”周邊的污染源進行了排查測量,發現有養殖場排污設備不達標的情況。目前,該鎮已對轄區內19家不達標的養殖場下達停養、禁養通知書。

  內源治理也十分重要。“必須把河道中的淤泥、垃圾清理掉,防止二次污染。”海口市治水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美舍河已完成河道清淤16.7公里,清理底泥約30萬立方米。

  王欣指出,除了控制流入河道的污水,還需通過生態修復措施,提升水體自凈能力,從而“一勞永逸”,實現河流長治久安。

  這幾天,在美舍河生態修復示範段,經常能看到工人在河道中種植水草。“中山南路以上的美舍河上游段計劃栽種近30萬平方米的生態水草,下游也正在進行水草鹹水成活繁育實驗。”項目負責人張宇飛介紹説,栽種生態水草可以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

  另外,這些水草上還附著“控藻蟲”等微生物,它們通過攝食水體中的藍綠藻、浮游生物和懸浮物,提高水體透明程度,使得陽光照進水底,讓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這樣不但能凈化水質,還為接下來引入魚、蝦、貝等高級水生動物提供豐富餌料。”張宇飛説。

  被稱為“地球之肺”的濕地具有天然的凈化功能。在海口3月1日通過的《濕地保護修復三年行動計劃》中,明確要把鳳翔公園打造成國家級濕地公園。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工作人員介紹,公園內將包括凈化污水的功能濕地、突出生態多樣性的生態濕地以及凈化地面徑流雨水的梯田雨水凈化濕地。

  根據設計,美舍河5個示範段將分別凸顯河口之美、河灣之美、人文之美、水草之美、生態之美,並且要在3月15日之前取得明顯成效。

  據介紹,治理後的美舍河將重煥生機。提升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打造自然生態循環體系,使美舍河具有水體自凈及動物棲息雙重功能,讓美舍河變成一條河底有水草浮動、河中有魚蝦漂遊、河岸綠樹成蔭,真正有生命力的河。(記者計思佳 葉媛媛 實習生鐘圓圓)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