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燈癡”王福和 千盞古燈照亮千年記憶

2017-03-13 10:40:50|來源:國際旅遊島商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仰著腦袋,托著下巴,兒時的王福和,喜歡伏在父親腿上,聽他講關於燈的故事。從那時起,他的心裏就種下了關於燈的種子。

  “父親是海南第一代電工,家裏收集第一盞燈時,我才十多歲,如今,我已是耳順之年,家裏古燈近千盞。”得知記者到訪,王福和早早就站在海口供電局家屬樓門前等待,嘴裏念叨著,這些燈,都是老一輩匠人的智慧,不能失傳啊。

  一進門,記者就被眼前玻璃展櫃裏的各式燈具所吸引,再抬頭看,和普通家庭頭頂一盞現代工藝電燈截然不同的是,王福和家的墻壁、天花板上挂了幾十盞燈,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裝飾品,質樸中,多了幾分神秘感。

  “別看只有3個展櫃,其實僅家裏就存放了200多盞古燈,你看,這盞燈是最特別的。”王福和説著,小心翼翼地從展櫃最頂層抱下一盞陶瓷質地的古燈。他介紹道,這盞燈可是南海漁民的日常用燈,出海打漁時,可把它挂在船頭照明,因為形似元寶,只有一扇“小窗”,所以它防風防雨,非常實用。

  【文體】【即時快訊】海南“燈癡”王福和 千盞古燈照亮千年記憶

  圖為:南海漁燈。

  “南海的老物件,可是不多見的寶貝。”王福和説,一次偶然機會,他在海口府城附近買下這盞燈,經海口市收藏協會鑒定,這盞燈的出産年份可追溯到宋代。

  僅這一件藏品,王福和就饒有興致地介紹了近半個小時,想一飽眼福,不得不向王福和提議:把展櫃裏的古燈都“曬出來”,讓我們長長見識!

  王福和與燈結下“情愫”

  王福和將各式各樣的寶貝古燈成排擺放整齊供大家欣賞,講述著他與燈的“情愫”。

  王福和説,作為海口供電局基層變電站的老員工,大半輩子都在跟“電與燈”“光與亮”打交道。而眼前這些年代久遠的戰國時期藏品、造型各異的煤油燈、按照民國時期的佈線風格來安裝的民國電燈等,都是自己用了近50年的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從全省各地收集來的。

  “以前人們沒有存放舊燈的習慣,有時候請朋友吃一頓飯、送鄰居一袋米,就能換來一件心儀的寶貝。”王福和説,每次搬家,他都要用舊報紙把一盞盞古燈包裹好,放在紙箱裏,分批保存。

  “海南第一盞電燈就在我家。”王福和説起自己最得意的藏品,滔滔不絕。關於“海南第一盞電燈”的故事,他是從父親那兒打聽來的。

  【文體】【即時快訊】海南“燈癡”王福和 千盞古燈照亮千年記憶

  圖為:海南第一盞電燈。

  “1915年,海口市有一台英國製造的柴油發電機,在電房裏安裝了海南第一盞電燈。隨著電燈公司的遷址,這盞電燈也就棄用了,為了保存這盞燈,一位電工想把它拆卸下來,由於螺絲釘生銹,難以拆卸,那位工人便想用鋸條切割。恰巧被王福和的父親王書林看到並及時阻止,王書林便親自去拆卸此燈。”王福和説。

  這燈長得什麼樣?被鋸的切口大不大?我能不能找到它?王福和説,幾十年裏,他日日夜夜都在想著這盞有著特殊意義的電燈。幸運的是,另一位收藏家在年邁時把這盞燈贈予了王福和。他的“家庭‘燈與電’文化館”終於盼來了如此有份量、有標誌意義的一件藏品。

  在外人看來,收藏之路總是充滿等待、煎熬、陰差陽錯。然而王福和卻從未有過怨言,他始終享受收藏古燈的過程。“兜兜轉轉,那盞燈還是來到了我身邊,這就説明,我這輩子就是和燈有緣。”王福和説。

  藏在古燈裏的海南歷史

  據了解,近年來,古燈逐步成為收藏家們關注的藏品,海內外很多公私博物館也都有古燈的收藏。在拍賣市場上,不時就有精美絕倫的古燈拍品讓收藏家們大飽眼福。中國古燈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們造型各異,千姿百態,或青銅、或陶瓷、或竹木,形形色色,古樸大方,在當今的藝術品投資熱中已成為收藏新寵。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