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苗族傳統節慶活動“三月三”即將在瓊中主會場舉辦。緊緊圍繞海南省“百鎮千村”建設,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將“三月三”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鄉村改造,年內168個村落將實現富美鄉村“升級版”。
一度被冷落的黎族古老建築,重新回歸到鄉村的紅土地上,讓一大批美麗鄉村煥發出新生機。
在瓊中新寨村,“鄉村大舞臺”的黎苗風情設計引人駐足,每逢節慶,穿著民族傳統服飾的當地村民便在舞臺上載歌載舞,過去,這裡只是村口的一片水泥硬化地。
沿著倣古石階穿過竹林,新寨村什日宛村民小組全貌躍然眼前,遠山如黛,落日余暉,錯落有致的房屋,加上“立面改造、風貌管控”下的民族傳統圖騰,讓遊客來了就不想離開。
在瓊中廣大鄉村,今年以來發生的美麗變遷何止是新寨!
陣陣鞭炮聲中,瓊中吊羅山鄉大叢村迎來了整村喬遷的好日子,全村190位村民將新居落成在青山綠水間;和平鎮塹對村,過去遠在深山人未識,如今房屋實現了全面改造,二層特色黎族小樓,既還原了上世紀黎族民居建築的原貌,又與現代居住方式進行了有機結合,一“改”雙贏,受到了鄉親的點讚。還有什運鄉便文村、灣嶺鎮鴨坡村……今年以來通過鄉村重建或改造,已蛻變成具有黎苗文化特色的旅遊村莊。
再不是什寒村“一村獨舞”,瓊中逐步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富美鄉村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把民族文化重新強勢地注入到每一個鄉村改造的過程中,統一規劃,統一改造或重建,農民參與,政府補貼,家家戶戶“一戶都不能少”。“‘半土不洋’無規劃的雜亂民居在今後瓊中的鄉村中不會出現。”瓊中縣委副書記張長豐説。
鄉村規劃的統籌統建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在營根鎮朝參村,村支書王進軒感言,“過去,農民蓋房子都是各幹各的,近年看到很多村莊統一規劃改造後越變越美,越來越富,現如今大家都聽政府的,村莊有了吸引力,農民致富沒問題!”
按照規劃,瓊中今年將高規格、高品質建設91個富美鄉村,使2017年全縣富美鄉村建設總規模達到168個村莊。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告訴本報記者,瓊中今年168個富美鄉村改造完成後,將讓具有“黎韻苗風、錦繡瓊中”的鄉村帶熠熠發光,讓瓊中旅遊更具文化內涵,以“最好最美”的新姿態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據悉,借助今年“三月三”活動主會場的優勢,瓊中籌謀在前,在鄉村建設改造的同時,提前做好了“五片八區十線”旅遊線路規劃,五片即東西南北中5個旅遊片區;八區即百花嶺風景名勝區等8個重點生態旅遊度假區;十線即紅嶺、雲湖等10條鄉村休閒旅遊精品線路。民俗體驗、黎苗文藝大聯歡、紅色印記等多種形式的特色活動,深度推進了瓊中“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的融合。(記者 杜穎 郭暢)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