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鄉親助力文昌創新發展

2017-04-01 09:34:44|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我們雖在他鄉創業,根卻永遠在文昌!”今天,冒著天空淅瀝瀝的小雨,新加坡華僑符績熙回到了文昌,參加4月1日至2日舉辦的第六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每年此時,我們都要回來,一是在清明節祭祖,二是聯絡家鄉人,看看家鄉的變化!”

  1956年,6歲的符績熙隨父母遠赴新加坡謀生,自此便遠離了故土——文昌市東閣鎮寶芳村。可家鄉的印象一直深深地烙在符績熙的心裏,在新加坡讀了書,有了自己的事業,符績熙沒有忘記反哺家鄉。多年來,符績熙為家鄉修路、建學校,投入的資金早已數不清,他的行動切實改善了鄉民出行和受教育的狀況。

  而另一位華僑邢福成,十幾歲時便前往廣東讀書。靠著聰明和能幹,邢福成在廣州、香港的産業越做越大,企業甚至入榜全國企業競爭力100強。然而,隨著皺紋漸多,定居在香港的他對家鄉的思念也愈發濃厚。2002年,邢福成回到家鄉,但眼前的小城卻沒讓他興奮起來,他説:“改革開放這麼久,家鄉還沒有像樣的街道和高樓。”

  正因如此,邢福成決定回家鄉發展。雖然他的決定在親朋好友看來有些“傻”,但邢福成卻説:“在外風光,家鄉卻落後,我臉上無光。”2003年,邢福成把事業重心轉移到了文昌,儘管身邊不斷有人勸他返回香港,他也依舊堅持。“在人生的後半輩子能夠為家鄉做點事、多做點事,值得。”邢福成説。

  邢福成投資7000萬元,興建文昌中學初中部(現文昌實驗中學),緊接著,億嘉廣場、銀輝樓拔地而起,成為當時文昌的商業地標。如今,億嘉廣場帶動下,一個商業片區逐漸成形。集商業、餐飲、娛樂、住宿等為一體的億嘉國際酒店熱鬧非凡,文昌億嘉瓊劇院于去年10月開演,《風雨秦樓》《刁蠻公主》等經典瓊劇曲目頗受文昌市民歡迎。

  14年來,邢福成先後興建6個項目,總投資近8億元。從商業項目、地産項目,再到投資興辦學校、醫院,建設文明生態村、鄉村道路,邢福成的一筆筆投資都力爭為家鄉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伴隨著深切的思鄉情,近幾年來,符績熙、邢福成等一批文昌華僑返鄉投資日趨踴躍,投資創業涉及旅遊配套、教育培訓、房地産等多個領域。文昌呈現出經濟良好發展的態勢。

  南洋文化節的舉辦成為文昌與海內外僑胞們加深交流聯繫的平臺,向海內外鄉親展現著家鄉的飛速變化,文昌也期待著海內外鄉親回鄉投資建設、共謀發展。“利用南洋文化節這樣的平臺,讓華僑和華僑的後代回到家鄉尋根、了解中國的文化,了解文昌的文化。”文昌市委書記陳笑波説,同時,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大背景下,借助航天衛星發射、鋪前大橋等諸多的發展優勢,文昌也希望通過南洋文化節這一平臺,讓更多海外僑胞們看到家鄉的發展機遇,借助僑智,借助僑資,吸引華僑返鄉投資搞建設,達到共同發展,形成共贏的局面。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