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一株翠綠欲滴的芋稈拔地而起,寬大的芋葉為土壤撐起了一把把大傘,也撐起了本號村22戶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希望。
這是陵水黎族自治縣本號鎮本號村的60畝低窪田,在過去的十餘年裏,因不適宜種植瓜菜而被荒廢,村民們看著這些荒地,感到可惜卻無能為力。
事情的轉機在今年年初。本號鎮政府多次到這片低窪田地實地勘察後,決定對其進行改造。經過多番研究,決定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因地制宜發展芋頭種植産業。村裏的22戶貧困戶響應號召,自願加入了合作社。
貧困戶李華余便是其中一位。“想著能增加一些收入,減輕生活負擔。”李華余告訴記者,過去她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丈夫外出打散工的收入,再加上自家庭院前的一畝田地上種植些辣椒,一家人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當得知入股合作社“零門檻”,她便第一個“舉手”報名了。
加入合作社後,每日送完孩子上學,李華余便會步行到合作社“打工”,為芋頭地除草、施肥。“我覺得種芋頭很好,離家近,既能照顧家庭還能補貼家用。”李華余説,在合作社忙活一天能得到100元的工資,到年底還能領取入股的分紅。
除了李華余,同村的鞏固提升戶王光付也對這個“家門口的芋頭園”充滿了期待。
在加入芋頭種植合作社後,除了忙於日常種植,王光付還主動承擔聯絡其他種植戶的工作,看著芋稈愈來愈壯實,王光付説就像看著自己培養長大的孩子。“希望芋頭豐收後能賣個好價錢,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因芋喜陰,在濕潤的自然環境中能夠長出品質更優的芋頭,本號鎮政府還專門在基地旁搭建了一個太陽能發電抽水系統。該抽水系統不僅能解決芋頭基地用水問題,同時也能解決周邊村民灌溉用水問題。
“售賣芋頭的收入,合作社預留出次年種植成本,其餘的將全部分紅給貧困戶。”據該村駐村第一書記李廷秀介紹,這60畝春季種下的芋頭,將在秋天到來時收穫。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