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劇是戲劇百花園中的海味奇葩

2017-04-07 09:28:28|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喜團圓》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俞克平是江蘇人,在執導《喜團圓》之前,只在多年前與瓊劇有過匆匆的“一面之緣”。當時,這個劇種留給他的印象只有三個字:“聽不懂。”

  俞克平的直爽惹得大家一陣大笑,有人問他:“那您怎麼有勇氣敢當《喜團圓》的總導演呢?”

  答案在他的履歷表裏有——他曾執導《熱血貝》《珍珠塔》等錫劇、《孟姜女》《江南女巡按》等越劇、《王昭君》《史可法》等揚劇,並多次受邀參與京劇、昆劇、淮劇、淮海戲、黃梅戲等劇種的劇目創作。在他的巧思之下,戲曲藝術通過舞臺、電視、電影等不同的載體展現出了不同的魅力。

  “雖然語言、唱腔有較大差異,但戲曲藝術是不分家的,瓊劇一樣可以借鑒其他劇種走上熒屏或銀幕的經驗。”儘管有豐富導演經驗,俞克平在拍《喜團圓》時,同樣要克服很多困難。

  讓他最頭疼的是,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動作和表情不需要過於嚴格控制,內斂一些或誇張一些,都能被觀眾“原諒”。可是,在放大數倍甚至數十倍的電影特寫鏡頭下,演員的面部表情、表演技巧一定要經得起觀眾的考驗。

  比如,在舞臺上表達情緒,往往越投入和外放越能感染台下觀眾,而用俞克平的話説就是:“在電影鏡頭裏,一張不加控制的、涕淚橫流的臉,不但沒有美感,反而會有點‘恐怖’。”為了改變演員長期形成的表演習慣,他在電影開拍前專門給他們上了一堂表演課,重點講授如何把控表演尺度:“喜,要喜到什麼程度;悲,要悲到何種地步。不能‘空’,不能‘假’,也不能‘過’,一絲一毫都要經得起觀眾檢驗。”

  戲曲藝術的假定性和電影藝術的寫實性本身雖然相悖,但可以藝術地“融合”,這就需要演員和電影拍攝人員“磨合”。儘管困難多,俞克平還是決定挑戰自己:用更多機位、更豐富的技巧,他希望《喜團圓》能推動戲曲電影進程跨步更大一些。

  俞克平對此很有信心,因為在他看來,瓊劇是中國戲曲百花園中帶著海洋氣息的一朵奇葩,必定會根植于群眾的生活之中,受到大家的長久喜愛。《喜團圓》首映就備受矚目,未來,其他瓊劇電影也一定能有一席之地。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