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三亞中心城區的遙感觀測照片,震撼人心。
1/4的城鄉建設用地處於低效利用的狀態,部分關鍵節點區域的建築肆意林立,危舊樓宇格外扎眼。
扎眼的是建築,扎心的是區域內百姓的居住環境和城市綠色發展的未來。謀變,今年三亞以棚改工作為抓手,運用“四則運算”力促城市蝶變。用“加法”加入産業和公共服務,夯實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用“減法”強區擴權,讓城市管理更具活力;用“乘法”普惠民生,黨建與作風建設齊發力;用“除法”加大市場化運作的“分子”,創新驅動共建共享。
棚改加速推進,打造“雙修”升級版,鹿城幹群正以紮實作風扛起“加快建設美好新海南”的三亞擔當。
加法:給城市短板“補課”
進入4月,三亞東岸棚改的項目已是另一片光景,昔日長滿如“馬蜂窩”般房屋的區域如今已成為一塊凈地。“招拍挂結束後,該區域將打造成城市主題文化旅遊目的地,格萊美藝術區、藝趣文創區、藝術樂活區、濕地公園等逐步建設。”三亞市規劃局總規劃師何大哲説。
東岸變了,顏值提升,內涵豐富,為三亞産業升級添引擎。謀變的還有其他棚改項目,陽光海岸棚改項目打造成都市藝術海岸與高端海洋旅遊服務區,三亞郵輪之旅更加宜遊;環河口棚改項目打造成國際遊艇港;海棠灣棚改項目與産業小鎮發展齊頭並進,小鎮發展宜居宜遊更宜業……
“棚改是三亞城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盤活低效存量土地,以國際水準規劃項目與産業,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品位。”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表示。
棚改,肩負著給城市短板“補課”的重任。目前三亞棚改區大多處於城市結構的節點區域、城市交通骨架的連接區域、城市景觀風貌的敏感區域和城市公共服務設施有待補充的區域。
今年32個項目,將有效盤活20平方公里的低效利用土地,不斷償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欠賬,為城市“強身”。
減法:強區擴權添動力
棚改徵地被稱為“天下第一難事”,在很多基層幹部眼裏,説難,難在有責沒權。“簽了軍令狀,工作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層層上報費時費力。”三亞一棚改項目的工作人員説。
基層有所呼,政令有所應。三亞以棚改工作為抓手,強化了撤鎮設區後的“強區擴權”和“擴權強責”工作。目前,鹿城明確將棚改徵收工作經費和不可預見費下放,由區政府統籌管理使用;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徵收公告、徵收決定等由區政府負責發佈。
“大家幹事的勁頭更足了,主動性明顯增強,積極協調多部門聯動解難題,民生事宜的處理更加得心應手。”三亞市天涯區區委書記林海説。
目前,三亞已制定15個棚改項目徵收方案,海坡棚改等“硬骨頭”進入尾聲,有望于4月中旬交出凈地。
乘法:以人為本惠民生
2015年啟動的三亞棚改工作,進入2017年,已駛入快車道,難度不斷加碼。海坡、東岸、月川一棟棟“牽手樓”利益、矛盾交織,稍有不慎容易造成社會不穩定。今年32個棚改項目,卻涉及逾10萬人的動遷,人口密度之大,整體工作難上加難。
然而,鹿城交出的成績單讓人眼前一亮,僅海坡一處日均房屋拆除超過1.5萬平方米,公認的“硬骨頭”一個個“服軟”,今年全市還將拆違200萬平方米,目前無一起群體性事件。難事變易,三亞如何做到的?
從“要我拆”到“我先拆”,黨旗飄揚在一個個棚改現場。全村60名黨員率先支持海坡棚改;退休老黨員孫岱“組織需要,我一直幹”紮根一線;吉陽東岸16支黨員先鋒隊解難題、做表率,過硬的基層黨建成為棚改工作的“加速器”。
從“要我拆”到“我要拆”,嚴實硬作風以人民為中心。子女入學、大病救助……深入摸底察民情,棚改隊員主動為棚改戶解憂愁;平均一戶上門10次,最多一戶上門26次。
“多為百姓考慮,難事不再難。東岸以往5年才拆除400棟,現在半年拆除2000棟。”三亞吉陽區區長張華文説。
除法:創新驅動市場化佈局
今年是棚改工作的攻堅之年,如何確保資金保障?又能給地方經濟鬆綁?如何統籌政府、社會和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工作的全局性?
目前,三亞統籌安排棚戶區改造項目資金,積極對接國開行等金融機構爭取優惠貸款,並創新性地與企業攜手設立城鄉發展股權基金的棚戶區改造子基金,發揮資金杠桿作用,降低財政資本金支出壓力。
“今年三亞大幅增加棚改項目供地,海坡等棚改提前招商,目前已有多家優質企業帶著産業方案希望參與。安置區建設和貨幣化安置適度發揮市場作用。”林海説。
“我們村計劃拿出86畝村集體土地,與企業合作建設大型海鮮廣場,引導村民轉産就業,用市場力量解決大家長遠生計。”海坡村委會主任薛錫剛透露。
市場化運作,棚改用地及時交付,規劃佈局産業和民生事項,提前招商策劃項目,三亞棚改目標明確,運轉順暢。
棚改“除法”,創新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三大主體的主動性做大“分子”,為城市發展掃清障礙。巧幹、苦幹、實幹做好棚改這道算術題,三亞秋之收穫值得期待!(黃媛艷)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