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豐富的歷史街區遺存,充分展現海南歷史發展的脈絡和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始於2015年7月的海口“雙創”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海口歷史街區進行改造、靚化,對推進海口成為文化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名城,增強海口的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無疑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然而,歷史街區的改造難度大、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在推進城市發展過程中,必須統籌安排,科學規劃,做好保護與開發工作。
正確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係
開發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保護是為了更長遠的發展,因此,改造歷史街區必須制定嚴格的措施,加強對老城區傳統格局、文物古跡和優秀近現代建築的保護。對文物古跡周邊現有的不協調建築物,可以參照成功的舊城改造方案進行搬遷。歷史街區的保護專業性要求高,尤其是群體性建築,有制式講究,但凡傷及一處,都有可能減弱其歷史價值,因此,要在文物專家的指導下,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最大限度地保護其歷史價值。在明確保護優先的前提下,對歷史街區的開發突出其原真性、整體性和持續性。
做好旅遊開發的科學規劃
旅遊開發是歷史街區改造的一個通行做法,同時也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改造開發前,必須將歷史街區的旅遊資源整合運用,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對歷史遺存的保護、修繕和開發,應與舊有環境、舊有建築形成有機整體,在保留歷史街區及其建築形態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有序開發。任何人不得破壞舊有建築物的外觀和基本結構,只能進行內部設施現代化。因此,相關政府部門要依法做好歷史街區旅遊開發的科學規劃,加強管控,避免利益主體破壞街區的整體面貌。
同時,歷史街區的旅遊開發必須做好環境的綜合優化。海口歷史街區旅遊開發,最大的制約是公共設施的不足。無論是忠介路、得勝沙路,還是經過系統整治後的中山路,這個問題一直存在。歷史街區的開發應努力營造便利、安全、衛生、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建立成熟的信息諮詢、維權投訴等旅遊平臺,為遊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遊服務。將旅遊的“吃住行購遊樂”六大要素充分融合,全方位滿足遊客體驗式、休閒式、娛樂式、互動式的出行要求。
充分發揮歷史街區的居民作用
歷史街區的旅遊開發與一般的景點開發,最顯著的特點是其還繼續擔負著城市功能,居住著大量的城市居民。他們是街區的主體,是歷史街區開發的依託和基礎。街區居民的認同和支持,對歷史街區開發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歷史街區的開發涉及方案規劃、土地徵收、拆遷補償、住戶安置、日常維護、經營管理等諸多方面,都與市民的切身利益攸關。隨著居民意識的增強,街區居民也迫切需要參與到街區旅遊開發的各個環節中。因此,歷史街區的開發改造,要廣泛聽取社會公眾意見,提升居民參與度,變純粹的政府行為為社會行為。對於歷史街區的開發,居民不僅應享有充分的發言權、表決權,同時也應享有更多的商業和就業機會。統籌協調政府、經營者、居民之間的利益關係,引導居民積極參與街區開發,自覺維護街區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由此,歷史街區的旅遊開發才能興旺發達且持續發展。
復興歷史街區傳統生活形態
目前,海口保護較好的幾條歷史街區,自古以來就是居民積聚地和主要商業區。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調查摸底,按照有關政策,依據街區原住居民的意願,盡可能保留街區老住戶,外遷新居民。另外,政府出臺優惠政策,引導商家進駐,做好業態調整,復興街區傳統生活形態。得勝沙路、中山路騎樓老街應以海南本土文化類産業及東南亞特色休閒産業為主,並有意識地對一些歷史形成的遺跡進行挖掘,積極尋找並恢復街區老字號,如交通銀行、萬世隆、永昌利、源隆豐、同安堂、泰昌隆、吳興記、森發利、大光照相館等商號。對街區原本盛行的民俗節慶、信仰活動等也應進行復興。對於私有古民居,可以通過出臺私人或集體整治的補償和獎勵政策,引導其自行整修,改善居住環境。沒有能力自修的,有關部門可考慮通過收購或置換房産外遷等形式保護修復古跡。政府部門應鼓勵和創造條件讓原街區居民主動參與街區環境的更新維護,逐步恢復街區傳統生活形態。
加大城市文化形象行銷
21世紀已經進入注意力經濟時代,旅遊目的地文化形象的傳播和樹立,將影響遊客出行的動力及選擇。城市形象的確立,有賴於城市文化的有效傳播。而文化需求又是旅遊消費的主要需求之一。因此,政府部門要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加大對史志部門工作的支持,進一步挖掘歷史街區的文化資源,充實街區文化內涵。深化歷史街區研究,開展名街、名巷、姓氏以及街區歷史文化名人的研究。發揮民間愛好者的作用,收集、挖掘、整理實物史料、口碑史料以及流傳於民間的故事、傳説、民歌民謠等。通過舉辦歷史文化旅遊節、元宵燈會、換花節、軍坡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利用娛樂賽事、影視劇拍攝等載體平臺,提高海口歷史街區的知名度,多形式宣傳行銷海口歷史街區文化,真正發揮歷史街區的社會經濟效益。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