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工作。
23點40分,最後一班從三亞駛來的動車抵達海口東站。已近淩晨,走出車廂的乘客還有不少。目送最後一位乘客走下站臺,客運值班員舒勇也要下班了。
“我們走了之後,他們就來了。”燈火通明的站臺,打在舒勇的臉上。遠處,在站檯燈光不曾觸及的地方,一群人走上了工作崗位。
這是一群只有夜班的軌道工人,他們的工作時間被精確定在淩晨00:30到04:30之間,過早或過晚,飛馳的動車都不會允許他們出現在軌道上。
每個月,他們都要將管段內的100公里鐵軌走個遍。從2010年8月至今,8700公里的總步行量,已經超越了赤道的半徑長度,卻只是他們工作量的保守估計。包括因特殊天氣、突發情況造成的軌道或線路破壞,都需要他們在這個數字上進行增加。
車上的乘客驚訝于動車的快速和舒適,保障他們的是鐵軌,而保障鐵軌的,是這群永遠無法被乘客所看見的、在深夜走上鐵軌的高鐵人。
提著工具出發,開始他們淩晨後的工作。
下半夜鐵軌上的“跑者”
這座900多萬人口的島嶼,每天都在上演著數百萬次的相聚和別離。走出車站的乘客行色匆匆,在時針即將指向零點的時刻,幾乎沒人願意在這裡多停留一秒。焦急等待計程車的乘客不知道,遠處一輛維護車正在緩緩駛入車站廣場,更不知道,車上的人將要走上他們來時的路。
中國鐵路的“工人”標誌,既體現鐵路屬於工人階級,也體現工人修築鐵路,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在具體形象上,“工”字取鐵軌橫截面之形,與“人”字結合,在構圖上組成了一個完整的“火車頭”形象,體現了鐵軌在鐵路線上的重要地位。此時,這枚小小的“工人”標誌印在了左洪亮的外衣上。
下了一天的小雨已經停止,正是開工的時間。這位環島高鐵海口東線路工區的工長,將要和17位同事,一起登上離地50米高的高架,開始一場240分鐘與時間的賽跑。從長流到三江之間50公里長的鐵軌,是這場比賽的“跑道”,上下行一共100公里的“賽程”,讓這場比賽變成了跨度一個月的“折返跑”。
海口東站的檢票口,此刻成為了工作通道;半個小時前熙熙攘攘的站臺,此刻安靜得仿佛從未開始運營。
零點整,第一盞工作燈打在夜色中的鐵軌上,仿佛發令槍響,18位線路工,以及協作的信號工區工人們,要將自己的汗水灑在這條環繞海島的軌道。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