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穩的根雕作品。
王國穩在創作根雕。
在小山村裏,扛一把鋤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才是村民眼裏的正常生活。
“經常見他去水庫邊撿木頭,然後坐在院子裏盯著一塊爛木頭傻看,一看便是一整天。”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羅坎村王大姐説,阿穩放著理髮店不好好經營,要折騰著當木雕師,起初村裏人都覺得他是在瞎折騰。
王大姐口中的阿穩,就是黎族小夥王國穩。汽車繞行在風景秀麗的海榆中線上,滿眼皆是綠意。到達羅坎村時,王國穩早已站在村口等候,“車子進不了村子,咱們得步行一段,我的根雕小院就在前面。”王國穩説。
菠蘿蜜樹結了新果,檳榔樹為人們遮陽,眼前景色盡顯質樸,也讓人愈發期待王國穩的根雕作品。
“就是這裡了。”王國穩指了指山坡下的茅草小院,數百件根雕作品進入大家的視線。“我比較擅長雕刻抽象作品,似像非像,能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你看這件作品像什麼動物?”介紹起自己的作品,一路少言的王國穩打開了話匣子。
小鹿恣意奔馳,小馬溫順休憩,小狗精神抖擻,仙鶴振翅欲翔……經過王國穩的巧手雕琢,朽木或變山水奇景,或成飛禽走獸,意境萬千。
“化腐朽為神奇”“高手在民間”大家不由自主地這樣稱讚他,王國穩卻羞澀地搖搖頭説,我就是一個熱愛根雕藝術的農民,這條根雕之路,走得十分艱辛,但我無怨無悔。
從理髮師到根雕師
十年前,王國穩還是鎮上的理髮師,找他理髮常常要排長隊,等待好幾個小時。
“在鏡子前,我不求快,雖然給一個客人剪髮只能賺5塊錢,但我會根據他的臉型、發質,用心幫他設計髮型。”王國穩説,其實這也與自己學生時代接觸美術有關,追求美感是最重要的。
“生意很好,每天能接待30多位客人。”王國穩説,正當剛剛結婚生子,生活步入正軌,自己卻迫切地想轉行。這是因為,一次偶然機會,在縣城裏看到了幾件福建商人拿來的根雕作品,一眼便喜歡上了。
“農民出身,能到鎮裏當理髮師,已經很不容易了,為什麼要玩木頭,不務正業。”起初,王國穩的母親極力反對兒子的做法。
除了母親擔憂,不看好王國穩的人很多,“根雕師都是藝術家,你一個農村人,怎麼能雕出好作品?”回憶起當時的“一盆盆涼水”,王國穩已經釋懷。
被“激勵”後的王國穩,踏上了根雕學藝之路,從2009年開始,他先後到海口、萬寧、樂東等地的根雕基地參觀學習,觀察老師傅雕刻作品時,王國穩沒少吃“閉門羹”,他用執著,換來了進步。
在樂東學藝時,王國穩見到了很多件抽象派的根雕作品,也從中獲取了靈感,他認為,撿回來的木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依照它本身的形狀、紋理進行再雕琢,就是錦上添花。
根雕藝術是發現自然美而又顯示創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説在根雕創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來表現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
帶著對未來根雕藝術路的憧憬,王國穩回到村裏,開始潛心練習,“取材于自然,菠蘿蜜樹枝,龍眼樹根,泡過水的陰沉木,我都一一上手,從打磨到拋光,一練就是幾個月。”王國穩説,一開始不敢對好木料“下手”,因陋就簡,一段粗陋樹根,都要謹慎入微地觀察。
用5年的時間,憑著一股韌勁,還有對木頭的感情,王國穩逐漸完成了從理髮到根雕的“跨界之旅”。
“根雕藝術”來源於靈感
根雕作品能得到大家認可,是成功的第一步。王國穩説,海南人喜愛喝茶,早期製作的木質茶桌、茶臺受到了熱捧。那時經親戚介紹,虧本出售了幾個茶臺,但依然很有成就感。
“我的終極目標,還是雕出藝術品, 把它帶到更大的展臺。”王國穩説,其實自己的得意之作也有很多件,但是好東西,總是藏不住。
聊起5年前雕刻“仙女奔月”,王國穩感慨地説,“看到那塊木料時,我有些猶豫,整整觀察了4個小時,斜面延伸出來的木枝像一隻手,而木料的頂部,很像一個人臉的輪廓。”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