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看風景 村民奔錢景

2017-04-26 09:59:39|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只是一個普通的週末,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哖嗦苗家樂”依然熱鬧,遊客們品嘗著五色飯,大快朵頤。“是遊客幫我脫下了‘貧帽’。”苗家樂裏的幫工馮昌毅從吃低保到“吃旅遊飯”,幹勁十足。

  不管是船槳鐵錨的漁家風情,還是青磚黛瓦的田園詩意,亦或是大山深處的黎苗風情,總能吸引大量的島內外遊客前來欣賞遊玩,也給鄉鎮和村莊中的貧困戶們帶來了改變生活的新希望。

  在海南,像加腦村一樣,不少農村靠念“旅遊經”致富,不少農民靠吃“旅遊飯”增收。我省因勢利導,抓住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省創建契機,依託旅遊産業的帶動,積極探索旅遊扶貧新路子。

  鄉村旅遊火熱,貧困村民鼓起腰包

  什寒村曾是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最貧困村之一,這裡海拔高、溫度低、晝夜溫差大,橡膠、檳榔等常規作物無法種植。傳統的産業扶貧和補助補貼性扶貧解決不了什寒的根本性問題,村民守著青山綠水卻依然過著窮困的日子。為了摘掉貧困落後的帽子,瓊中縣委、縣政府根據什寒當地民俗特色,深入挖掘黎苗文化內涵,策劃豐富多彩的鄉村旅遊産品,通過旅遊扶貧試點,促進什寒村的産業融合和創新,緊緊圍繞“吃、住、行、遊、購、娛”旅遊六要素做文章,讓遊客充分享受“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享農家樂”的自在,也讓當地群眾吃上了“旅遊飯”。僅2016年,什寒村接待遊客50584人次。

  借力“美麗資源”,農旅融合成為海南省鄉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危房改造後的潔白平房外墻,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繪畫引人駐足,説親、定親、攔親等苗家特色婚俗躍然墻上;鵝卵石小道伸向“朋萊灣”,這片萬泉河灘儼然是一個冠蓋亭亭的河濱休閒園林;清風徐來,蟲啾鳥鳴,竹園曲徑通幽,引人入勝,不時傳出遊客射弩的歡笑聲……瓊海市會山鎮加腦村,從一個從前並不為人所知的偏遠鄉鎮,現在卻成了許多自駕遊客的“新寵”。

  往日村民自産自用的土産品如野蜂蜜、山雞蛋、翻缸酸菜等,搖身一變成了特色旅遊商品,村裏的苗族青年成為遞出名片的老闆,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以開發旅遊驛站而整村脫貧的“白沙羅帥村模式”、互聯網+旅遊扶貧的“瓊中什寒村模式”、新型城鎮化+旅遊扶貧的“瓊海會山鎮模式”……越來越多的鄉鎮在不斷創新旅遊扶貧模式。

  企業積極參與,産業驅動提質增效

  旅遊扶貧,除了要依靠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幫助,改善當地旅遊發展的基礎條件外,社會資源也積極參與旅遊扶貧工作,不同規模的旅遊企業也在探索依靠産業發展帶動村民脫貧的新路子。

  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在幫扶周邊村民的過程中,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引領”。景區不僅通過捐資改善周邊農村的生活、生産條件,在勞動用工方面優先考慮和安置當地村民,並針對性地為甘什上村和甘什下村村民量身定制“半天務農+半天務工”的彈性工作模式,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樂業,探索出了村企合作的共贏模式。村民年人均收入也從1998年旅遊區創建時不足1000元, 增至2015年人年均收入3.6萬元以上。

  除了就業扶貧和産業扶貧,通過挖掘特色地方文化資源扶貧也成為一大探索。

  2013年,五指山妙自然茶業有限公司從雲南引進國家茶樹保護新品種“紫娟”,種植在五指山市阿陀嶺紅山鄉一帶。按照“公司+農戶+基地+茶科所”模式,該公司已成功種植“紫娟”茶園200畝,建成了十里飄香的茶葉長廊,形成了茶葉培育、栽植、加工、銷售的産業化發展格局,打造出了海南唯一的“野生態超有機雨林生態示範茶園”。“到紫鵑茶的採摘期,一天採摘收入近400元。”紅山鄉什會村村民王梅霞儼然成了紫鵑茶種植模範,她和十多戶村民在茶科所專家指導下,採取林下種植的方式,參與種植“紫娟”,“比種稻穀、橡膠收入高多了。”

  而種植在熱帶雨林裏的茶樹,更是吸引了不少團隊遊客前來參觀、採摘。村民們借此機會開辦農家樂、民宿,銷售農副産品,一下子富了起來。“現在有不少遊客慕名到茶基地觀茶、品茶,妙自然公司下一步將把茶文化産業和旅遊産業相結合,打造海南首個茶文化主題公園。”妙自然茶業董事長徐雪燕介紹,這樣一來,村民的收入肯定會逐年遞增。

  多措並舉,旅遊扶貧全面推進

  大力發展旅遊業是加快海南農村脫貧步伐的有力措施。

  2016年,省旅遊委圍繞貧困村開展項目策劃,積極包裝一批風情旅遊小鎮和鄉村旅遊項目,其中風情小鎮旅遊項目17個,總投資446億元;鄉村旅遊項目40個,總投資449.46億元。目前,一批帶動旅遊扶貧的鄉村旅遊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如臨高溪尾村和新華村打造成和舍鎮溪尾村水晶湖生態旅遊度假區項目;保亭田滾村已有“中國保亭甘工鳥文化旅遊度假區”項目和我省首個五星級休閒房車露營地項目落戶。

  按照《海南省旅遊扶貧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到2018年底通過重點扶持45個旅遊扶貧重點村和其他特色村鎮發展旅遊業,帶動10萬以上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方案提出,以實施鄉村旅遊扶貧和開展精準幫扶為主要路徑,重點在深入挖掘貧困地區鄉村旅遊發展潛力,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促進鄉村旅遊與三次産業融合發展,全面推進貧困地區旅遊精準扶貧工作,有效帶動和促進群眾脫貧致富。

  “要重視社會組織和專家智庫在旅遊扶貧中的作用。”省旅遊發展研究會會長王健生表示,專家智庫要有高水準的項目策劃和規劃,合理佈局,做好市場細分和戰略定位,創新貧困地區的旅遊經營模式,同時,建立社會組織持續參與的旅遊扶貧機制,協調多方力量參與和支持,謀劃旅遊扶貧中的社區參與、農業旅遊産業鏈的打造、旅遊村鎮的環境景觀建設、旅遊扶貧規劃單位的長期持續幫扶等。對於旅遊扶貧開發,王健生給出了自己的“要訣”:黨委政府“主導”、專家學者“主謀”、産業融合“主唱”、社會組織“主推”、市場企業“主體”。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