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賜貴:推動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

2017-05-08 10:42:43|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海南是中國最南端的省份,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在新的歷史時期,海南如何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實現更高水準的開放、更有品質的發展?

  剛剛履新中共海南省委書記的劉賜貴,家鄉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曾任國家海洋局局長,而今又是海南這個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省份的“一把手”,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自然更多一份使命感。在4月23日的世界讀書日,他還特意向海南的黨員幹部推薦了《世界是通的:“一帶一路”的邏輯》。

  近日,劉賜貴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當前海南持續擴大開放、服務國家大局的著力點,海南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化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特別是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務實合作,推動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

  海南地理位置獨特,古代就扼守海上絲綢之路要衝。如今,南海航道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黃金水道”。劉賜貴説,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在“一帶一路”倡議總體框架和建設海洋強國的時代背景下,海南服務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優勢凸顯、信心很足。

  在他看來,這樣的優勢體現在“性格外向”的海南省的方方面面:地處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地段,是中央授權管轄全國2/3海域面積的海洋大省;擁有中國最好生態環境、最大經濟特區和唯一省域國際旅遊島的三大突出優勢;享有離島免稅購物、入境免簽、全域旅遊試點、服務貿易創新試點等國家政策支持;海南成功舉辦舉行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中非合作圓桌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三次會晤、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等重要外事活動,在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周邊外交大局中的分量日益加重;有390萬瓊籍華僑華人分佈在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絕大部分處於“一帶一路”沿線,僅東南亞各國就有200多萬人,相互交往歷史悠久、地緣相近、人文相親、民俗相通;“一帶一路”倡議又明確提出把海口、三亞列為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強化三亞國際門戶機場功能。

  把這些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僑鄉人文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成果,是海南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唱響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的主旋律。

  劉賜貴介紹,近年來海南聚焦周邊地區,推動互聯互通,開通和加密海口、三亞至曼谷、清邁、新加坡、峴港、檳城、吉隆坡、金邊、暹粒等空中直航航線,國際航線由2014年的37條增加到2016年的52條。海南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推動旅遊、農業、漁業、教育、油氣、醫療健康、信貸、互聯網、文化等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朋友圈”越來越大,成果越來越豐碩。2016年,海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504億元人民幣,佔全省進出口貿易額的67.3%,一批本土企業相繼走出國門投資佈局。此外,文化交流、公益慈善等活動頻繁開展。海南從2016年9月啟動“柬埔寨光明行”,已派出醫療專家赴柬埔寨免費為當地370多名白內障患者成功做了復明手術,贏得了當地民眾的稱讚,譜寫了中柬友誼的新篇章。

  智者求同,擇寬而行。劉賜貴指出,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收穫發展紅利、貢獻“海南力量”、爭取更大作為,海南將推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共同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當前,發展旅遊業在增進民眾情感交流、推動經濟轉型發展上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不但海南正全面加快建設國際旅遊島,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也有共謀旅遊業發展的願望,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的時機已成熟。

  劉賜貴認為,打造“泛南海旅遊經濟合作圈”,基礎是互聯互通,核心是産業壯大,關鍵在互惠共贏。

  首先,海南要與東盟各國開通更多直航或中轉聯程航班,深化港口合作,共同打造暢通、快捷的人流物流網絡。

  其次,要加強政策創新、共同行銷、信息共享、人員培訓等方面合作,以資本、人才和服務合作為紐帶,整合沿線旅遊資源,聯合開發“一程多站”跨國郵輪環線等具有海上絲綢之路特色的旅遊線路和休閒旅遊産品。

  再次,創新利益連接的合作協調機制,實現合作各方精細分工、各展所長、互惠共贏。

  “海南以旅遊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壯大為突破口,共同發力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成邁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通道。”劉賜貴説道。(完)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