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西部新型農民回鄉幹出“大事業”

2017-05-18 09:19:51|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翠綠欲滴的荔枝樹上碩果纍纍,林下一隻只儋州雞覓食正歡……在儋州市那大鎮僑南村的荔枝園裏,“園主”符學文爽朗的笑聲中掩不住興奮:“現在搞林下經濟的效益不錯,説明當初從大城市回來當農民的選擇沒有錯!”

  2013年之前,符學文在深圳從事廣告經營,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後,他決定回鄉種荔枝發展林下經濟,2016年他的産業園出欄儋州雞8萬多只、生産荔枝10萬餘斤。

  在海南省西部,符學文式的新型職業農民正不斷涌現。而位於儋州的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近3年為西部培訓農民逾萬人次,成為農民回鄉創業的“大後方”。

  傳統農民“充電”做産業

  “只有掌握了紮實的技術和知識,創業才有底氣!”符學文説,回鄉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參加培訓。

  如今,不滿足於現狀的他,正在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經濟管理。他感慨地説:“在培訓中心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老師們對我們的鼓勵和支持,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同樣有鬥志的鐘志慧,也致力於發展林下經濟。他告訴記者,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參加培訓後,不但學到了農業實用技術,還掌握了科學的風險評估知識,這讓他認識到立體式發展更能抵抗風險。如今,他在儋州市那大鎮已種植木瓜20余畝,並在木瓜林下養雞2000多只。

  不僅僅如此,昌江黎族自治縣的王宏,將在培訓中心學到的水産養殖技術,運用到實踐中,如今他的水産養殖基地已由最初的50畝擴展到120畝,年産值達到500萬元……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猶如發動機,讓不少當地群眾充滿了創業激情。

  大學生回鄉當新型農民

  “90後”謝文漢,看上去比同齡人更顯成熟。謝文漢大學讀的是電商專業,但畢業後他沒有投簡歷找工作,而是選擇了“回爐”:2015年,他到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學習種植養殖技術。

  “儋州是農業大市,西部腹地廣闊,搞現代農業不會錯,關鍵是提高科技含量。”謝文漢説。2016年,謝文漢回到儋州市海頭鎮舊洋村後,運用在培訓中學到的技術,養殖了300多只黑山羊,並在當地開啟了以電商平臺銷售黑山羊的新模式。今年以來,他又養殖了100多頭母豬,生産規模逐步做大。

  在海南西部,像謝文漢這樣從農村考入大學,畢業後又回到村裏當新型職業農民,並不少見。澄邁縣金江鎮的陳位強,大學畢業後,回鄉種植沉香150余畝。東方市三家鎮的吉昌超,大專畢業後,回鄉養殖5畝羅非魚、種植了100畝南瓜,並運用電商平臺做行銷……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創業之前都去參加過技術培訓,掌握了種植養殖技術。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見實效

  畜牧養殖、林下經濟、種桑養蠶、冬季瓜菜、西甜瓜、市場行銷、“互聯網+農業”……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培訓表上精準的分類讓人震撼,不僅有針對性很強的系列課程,還有田間地頭實際操作。

  帶著泥土氣息的多場培訓,覆蓋面越來越廣。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高秀雲介紹,近3年來,該中心在全省範圍內培訓農民2萬餘人次,其中西部地區逾萬人次參訓。

  高秀雲表示,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作為農業部直屬“三院”之一,科技人才實力雄厚,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中心在熱科院的堅強領導和有力支持下,秉承“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理念,爭取在“十三五”期末,建成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努力打造全國科技服務“三農”的名品牌。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