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抱安蜂蜜:脫貧戶的“甜蜜源泉”

2017-05-19 12:10:57|來源:三亞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末尾有圖【民生圖文列表】【即時快訊】三亞抱安蜂蜜:脫貧戶的“甜蜜源泉”

  謝進青、周海玲夫婦正在林間採摘野生蜂蜜。 

  育才生態區抱安村委會是三亞最偏遠的村莊,也是三亞今年脫貧摘帽的16個村之一。這裡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盛産牛大力、益智等名貴南藥,四季花等野生花草繁盛,為野生蜜蜂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理想場所。

  5月16日下午,記者驅車從三亞市區來到抱安村委會,這裡山深樹綠,空氣清新,環境靜謐,濃濃“蜜意”撲面而來。駐村第一書記劉會來説,“抱安村最有名的脫貧‘法寶’就是抱安野生蜂蜜,蜂蜜成了村民脫貧、過上‘甜蜜生活’的‘源泉’。”

  甜蜜夫妻“甜蜜致富”

  抱安村委會附近有座山,白色雲霧繚繞如雪花覆蓋,因山臨近南來村小組,村民稱之為“南來雪山”。那裏有深山野蜂出沒,“80後”苗族青年謝進青和妻子周海玲就是靠著這深山的野生蜜蜂“甜蜜脫貧”,並逐步走向致富。

  嶄新的平房寬敞明亮,母親李桂英正坐在院子裏刺苗繡,小狗安靜地趴在地上睡覺。村幹部鄒娜娜帶著記者來到謝進青家,屋前屋後,蜜蜂圍著蜂箱飛來飛去。謝進青説,他和妻子在“南來雪山”附近自家的山頭安放了近百個木蜂箱,每年3至5月是採蜜期,他們都要上山採蜜,賣給村民和其他慕名前來的遊客。

  為了讓記者了解他們的“甜蜜”事業,謝進青和妻子準備好水桶、刀子等採蜜工具後,就帶著記者前往山上採蜜。深入山林約3公里,爬上小山坡,每隔2至3米就看到一個木蜂箱,近百個箱子佔據了這片山頭。鄒娜娜説,這些箱子都是村民自己製作的,成本並不大。

  “這兒有蜜蜂飛。”看到蜜蜂在箱子口徘徊,謝進青初步判斷裏面有蜂蜜。他開始削竹片子,準備採蜜。妻子則點起了蚊香驅蚊,並提著水桶在一旁等待丈夫開箱採蜜。找了兩個箱子都一無所獲,天下起了毛毛細雨,他們寄希望於下一個蜂箱。

  深山靜謐,微雨給燥熱的天氣增添了一絲清涼。謝進青再往高處尋找另外的蜂箱。當他打開木箱,驚喜地説“有了”時,周海玲擦了擦額上的雨滴,微微笑了。謝進青利用手中的竹片和刀子,輕輕把蜂蜜取出,然後吹走上面的蜜蜂,再小心翼翼地遞給妻子;周海玲接過一塊塊蜂蜜,慢慢地往水桶裏裝,兩個人手上都沾滿了蜂蜜,蜜蜂圍著他們飛舞,甜蜜在他們手中傳遞。

  最終,經過加工,這一箱蜂蜜共産出蜂蜜近17.4斤,賣了1740元的好價錢。記者粗略一算,按一箱産出17斤、每斤100元計算,謝進青的100個蜂箱(按1/3的成功率計算,30余箱有蜜可採)每年可採蜜500多斤,收入可達5萬餘元。鄒娜娜説,靠著深山裏的蜜蜂,村民也能過上“甜蜜生活”。

  抱安蜂蜜走出深山

  育才生態區工委書記陳向奮表示,育才生態區是“三亞的後花園”,又是三亞最大的“綠色銀行”,宜居宜業宜遊宜養宜果宜林,資源優勢得天獨厚,有的具有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

  近年來,三亞實施生態補償,將育才生態區的部分村莊納入補償範圍,其中抱安村是三亞首次實施森林生態補償試點工作的村莊。村民不砍樹伐林就有經濟收入,大大增強了補償地區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村莊環境越來越好,蜜蜂也多了,品質也好了。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深山裏的蜂蜜怎麼“走出去”成了問題。劉會來介紹,為了發展抱安蜂蜜産業,2011年,村裏成立了“抱安野生蜂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發展社員10余人,養殖戶150戶。合作社已建設了蜂蜜養殖基地、蜂蜜加工廠房,配套了蜂蜜加工包裝等設備,還獲得QS(食品品質安全)認證和商品條碼證書。

  抱安村黨支部書記張永才説,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由專業養蜂人指導村民養殖蜜蜂,合作社負責回收蜂蜜,解決村民的銷路問題。合作社成立後,抱安蜂蜜逐漸走出深山,遠在三亞市區甚至在其他省內市縣,都能嘗到來自抱安的蜂蜜。不少蜜蜂養殖戶紛紛加入合作社,平均每個農戶每年因養蜂增加的收入超過一萬元。

  因為謝進青、周海玲屬於個體戶,並沒有參與到合作社中來。劉會來表示,將聯繫區有關部門,把散養蜜蜂的個體戶集中起來,為他們申請補貼,做大合作社;同時結合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將抱安打造成為以蜂蜜為特色産業的美麗鄉村,促進旅遊發展,做強抱安蜂蜜産業,讓深山裏的蜂蜜走得更遠。

  抱安村養蜂優勢明顯,養蜂也是投資少、見效快的綠色無公害産業。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負責人、育才生態區扶貧工作督導組副組長符繼業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在村民入股企業、種養補貼獎勵等幫扶措施的基礎上,加強脫貧戶鞏固提升,加大産業扶持力度,幫助改善合作社基礎設施條件,協調借助扶貧産品交易市場、海南冬交會等活動平臺,擴大抱安蜂蜜規模,打響抱安蜂蜜品牌,讓蜂蜜産業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新亮點,讓“甜蜜事業”更甜蜜。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