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公交平臺將推預約功能 可查詢車何時到站

2017-05-22 14:58:35|來源:國際旅遊島商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一陣鈴聲響起,手機螢幕顯示“公交車距離您還有2個車站,請準備候車”,市民漫步走到公交站前,公交車如約而至,像這樣乘公交車如同“專車”出行方式,並不是科幻電影裏的情節,不久後,海口市民將可以享受“智慧公交”帶來的這種便利。交通智慧化的背後,需要“大數據”的支撐,這一“神器”將讓海口公共交通在哪些方便擁有“大腦”?又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海口公交出行平臺”二期項目將推出新功能

  公交如“專車”出行可“預約”

  車輛何時到站乘客一目了然

  公交線網優化方案如何産生通過“大數據”建交通模型進行測算

  近年來,“大數據”是一個很熱門的概念,相信很多人都曾通過報紙、網絡等了解過它。如果説“大數據”已經悄悄地進入我們的生活,可能會有些人不願意相信。

  今年,海口的公交線網將從原來的90多條增加到151條,其中多條原有線路還需進行調整。這麼龐大的線網規劃是如何做出來的?每條線路的發班間隔、車輛數又是如何確定的?“大數據”在這裡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與該項目規劃的工程師黃女士介紹,在做這個規劃項目之前,海口市已經做過一次“海口市綜合交通大調查”。調查中涉及到幾十項內容,並抽樣調查了上萬戶人家出行情況。基於這次綜合大調查的結果,工作人員將這些“大數據”做成了海口市綜合交通模型,所有的規劃方案,最先都是基於這個交通模型做出來的。

  黃女士稱,他們做的方案經過了多次調整,原因是模擬做出來的方案,還要結合實際情況來調整。方案經公示後,又收到很多市民的反饋意見。“因為模擬只是一個總的特徵,一個量級的關係,具體細節還需市民體驗才能感覺出來”。黃女士説,於是,工作人員又根據市民反饋意見對方案再次做出調整,最終敲定的方案是多方因素考慮的結果,不是説完全的基於交通模型,但交通模型是他們定量分析一個重要的手段。

  對於每條線路的發班間隔及配備車輛數據,黃女士稱,這些方面涉及線路運營的情況,關鍵在於要明確線路的定位情況。於是,工作人員根據需求進行測算,比如説,哪條線路是主幹線?哪條線路客流量大?同時,還需要保證發車的間隔時間,車輛在高峰期,有的需要5分鐘,有的需要3分鐘發一班,根據發班的時間的掌控,就可以確定線路的車輛數。

  手機落計程車上不記得車牌

  客服人員用大數據“神器”幫忙找回

  “大數據”在日常生活中,還給人們帶來不少便利,海口市民吳先生就曾經歷過。

  吳先生記得,去年底的一天晚上,他弟弟從南沙路乘計程車去他家,下車時把手機遺落車上了。半個多小時後,他弟弟才發覺手機不見了,由於下車時沒有索要發票,而且記不得車牌、司機名字,甚至連計程車所屬的公司也忘了。

  吳先生知道這一情況後,很替弟弟著急。“手機不值多少錢,但存儲的內容很重要。”吳先生稱,他們曾想去下車點碰碰運氣,可考慮到時間過了太久,計程車早已駛離原地,即便去了也是白跑一趟。他聽從朋友建議,撥打了交通熱線請求幫助。

  熱線電話接通後,吳先生根據客服的要求,提供了乘車時間和上下車地點,工作人員表示等查詢後再回復,隨後挂斷電話。幾分鐘後,吳先生接到客服的回電,對方告知了他乘坐的計程車信息,還提供了司機的聯繫方式,讓他與司機聯繫。

  得知這一結果,吳先生和弟弟喜出望外。隨後取回了手機。

  客服人員是怎麼做到的?為何能夠迅速替吳先生查找到所乘坐的計程車呢?

  海口市交通港航信息中心工程師鄭步劍告訴記者,客服人員通過海口市計程車管理系統能夠迅速查找到市民乘坐的計程車,該系統清楚記錄著計程車行駛路線。早在2008年左右,海口市內的計程車就安裝了GPS定位系統,目前全市的計程車都已裝有GPS,排除故障設備外,使用率在90%以上。

  客服人員通過市民提供的上下車地點和乘車時間,輸入系統後會自動篩選出符合這一路線和時間的計程車,如果出現多輛計程車的情況,客服人員會再通過人工核實,找出具體的計程車。

  鄭步劍稱,海口市計程車管理系統不僅可以記錄車輛的行駛軌跡,還收集了計程車運營數據,通過分析可得出計程車空載率、重載率等重要數據,這些數據能提供有關部門參考,例如投放計程車的數量、司機營收情況等,該系統都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撐。

  公交平臺將推“預約”功能

  市民乘公交出行如同“專車”一樣方便

  據了解,前不久上線的“海口公交出行平臺”,日前正在籌備二期項目建設。該項目建成後將推出新功能,市民乘公交車如同“專車”的出行方式,在不久後將變成現實。

  鄭步劍介紹,該平臺二期將實現如下功能,一是為交通行業管理部門的日常業務管理和服務監督等提供信息平臺。可實現對公交日常運行進行監測,實時掌握公交負荷狀態和通行能力,匯總和分析全市公交數據,實現對企業、線路、車輛的服務品質、水準進行評價,構建合理的線網模式,優化線網結構。

  其次,公交企業可實現運營車輛的動態監控,進行統一的運力資源管理、運營計劃與動態發車排班表制定,根據公交客流情況及時採取智慧調度,提高公交系統運轉效率和企業運營管理效率。

  最後,市民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手機APP、web網站以及移動客戶端獲得信息服務,如公交實時到站查詢等。此外,還可以為遊客提供公交舒適度查詢、公共自行車查詢、旅遊巴士查詢、旅遊景點介紹、景點氣象查詢等。

  “到時,市民如果想乘坐公交車,可以提前通過手機查詢車輛何時到站。”鄭步劍稱,市民通過手機可以“預約”公交車,例如預約公交車抵達第幾站時進行提醒。此外,該平臺將有下車提醒功能,會在到站前提醒乘客下車。相信不少市民都有坐過站的經歷,這一功能可以讓乘客可以安心的在車上休息一會,這對很多趕早上班的市民會很有幫助。

  通過該系統安裝在公交車上的GPS、客流統計等終端設備,還可以獲取大量的有用數據,這些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處理,可以實現智慧調度等功能。“現在公交車都是人工調度,智慧調度投入使用後,將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鄭步劍稱,通過該系統可以實時查看公交車的運行狀態,並且可以預判某個區域乘車的需求,這樣就可以適當增加公交車的運營數量。此外,系統數據還可以為海口公交線網的規劃建設提供保障。

  專家展望

  不僅服務公共交通還可涉及更多領域

  通過公交出行平臺公共收集的“大數據”,不僅可以在交通領域得到應用,它還可以向其他領域延伸。

  海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葉春楊認為,這些“大數據”可以應用到城市的規劃方面,例如某一條公交線路乘客比較多、比較擁擠,公交公司可以根據“大數據”對線路運營進行調整,採取增加車輛或調整班次等措施。

  此外,系統收集的客流量數據,可以判斷站點周邊商業活動情況。比如通過“大數據”平臺,發現大部分乘客都在某個站點轉乘,商家可以在該站點周邊增加一些商業服務,如開設店舖、投放廣告等。

  葉春楊介紹,實時公交系統對車輛到站時間的預測,現在已經可以做得比較準確了,這背後是依靠“大數據”的支撐。“車輛到站時間的預測,這裡面涉及的東西很多”,葉春楊説,如道路的擁堵情況、節假日等,都可能影響到公交車到點的準備率,把所用的因素考慮進來以後,系統根據當前的情況就可以分析出到點的時間區域。

  葉春楊還向記者展望未來“大數據”在停車領域的應用。“現在有很多沒有採用信息化手段的停車位,例如路邊的停車位,不能判斷車位上有沒有車輛。”葉春楊稱,如果在這些停車位上,輔助一種“大數據”的技術手段,把停車位的使用信息收集起來,就可以分析並作出預測,及時的給車主提供某個時間段、某個區域可能有停車位的信息,這樣可以減少司機查找停車位的時間。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