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深夜的馬路裁縫!他們為城市道路修修補補

2017-05-23 16:12:20|來源:南國都市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張曦晛

  城市道路的修補師

  用深夜的汗水

  撫平路傷

  末尾有圖【交通】【即時快訊】海口深夜的馬路裁縫!他們為城市道路修修補補

  原本坑洼路面,被熱熱的瀝青撫平。

  白天絢爛多彩的城市,離不開夜晚的勞動者。如果你是他們中的一員,如果你身邊的人是,請撥打966123,與我們聯繫。

  再次坐進駕駛室,操作這臺有著高聳前臂的機器,蔡幸龍仿佛回到了孩提時代,坐在地板上擺弄玩具車的日子。只是那時午後的陽光,換成了午夜時分的一抹月光。

  平均每個月,海口都有上百平方米的城市道路出現破損。有些是坑洞,有些是開裂,如同世間的萬物,抵擋不了時間的侵蝕。

  這是一群深夜的勞動者。月光下的破損公路,混合著瀝青味的熾熱空氣,這是他們的工作場所。這支名為海口市市政工程維修公司西區路面所的隊伍,一年的修復總量,相當於15個足球場的面積。

  白天車水馬龍的街道,見證了城市的興起,保障這一切的,是平整的道路。而保障它們的,是這群不被白天車流所見的道路修補師。

  1、渣土噴出的彩虹

  高速旋轉的銑削轉子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切進濱海大道的柏油馬路。銑削機的另一頭,噴出的渣土落成了一條弧線,在路燈下,仿佛一道深色的彩虹。

  只是幾個來回,路面已經被刨出60平方米的方形區域,破損的表層不見了,這塊區域變成了5釐米深的淺坑。

  這是今晚400平方米任務量中的第一個工作面,尹明松的手機螢幕顯示“21:40”,他握緊手中的鐵鍬,向著銑刨機未能收完的渣土鏟去。這位58歲的河南人,在今年春節之後加入了西區路面所,負責輔助打掃銑刨過程中的渣土。

  銑刨機剩餘的渣土,並不完全靠這把鐵鍬。尹明松所做的,是將散落的渣土鏟成一個個小堆,交給一旁的掃地機。

  “大吸塵器”,是西區路面所所長孔祥瑞對掃地機的昵稱。

  5月的深夜,街道上散發著夏初的微風。這抹掠過濱海大道秀英港路段的夏初夜之風,漂浮著大量的粉塵,隨著掃地機的轉盤,激蕩在空曠的街道上。坐在駕駛室裏的蔡幸龍,又要和這台機器度過漫長的一夜,儀錶盤上130個小時的駕駛記錄,又要添上一筆零頭。

  末尾有圖【交通】【即時快訊】海口深夜的馬路裁縫!他們為城市道路修修補補

  工人剪下防水膠,準備鋪設。

  2、開“戰車”上路的那些人

  每個晚上的9點10分,路面所的隊員們在永萬路的辦公室進行集合,然後駕駛車輛趕赴施工路段。

  為了同時到達,吳華師先行出發。駕駛著幾乎兩層樓高的大型膠輪壓路機,最高時速只有20千米,轟鳴著緩緩行駛在馬路上,吳華師覺得自己仿佛在駕駛一台戰車。只是顛簸和悶熱,一再把他的意識拉回現實。

  吳華師被孔祥瑞稱為路面所的“最佳觀眾”,他總是同時抵達,最晚開工。平整路面是整個修復工作中的最後一項,直到淩晨,吳華師都趴在護欄旁,看著同事們埋頭幹活。

  看見雲大茂走過,愛開玩笑的吳華師打了聲招呼:“茂哥沒有一條乾淨的褲子。”

  雲大茂回過頭笑了笑,深色的褲子佈滿了斑斑點點。他拎著一桶乳化瀝青油,準備灑在工作面上。自從1995年來到市政工程維修公司,雲大茂一直在做灑油工作,他實在找不出一條乾淨的褲子,無論多新、多結實的褲子,只消一個晚上,必定沾滿了瀝青油污。

  “愛人以前總是説我,褲子怎麼能弄得那麼臟,我為什麼非得去灑油。”雲大茂笑了笑,“我説,總要有人灑油的,總是要有人幹這個活兒。”

  灑了22年的瀝青油,雲大茂今晚還得暫時等一等。在灑油之前,刨去表層的路面,要貼上抗裂貼。由於常年使用,公路的底層出現了溝壑交錯的裂縫,需要用30釐米左右寬度的抗裂貼,將裂縫覆蓋,防止水汽滲漏,為接下來的灑油和攤鋪瀝青砂做準備。

  末尾有圖【交通】【即時快訊】海口深夜的馬路裁縫!他們為城市道路修修補補

  長時間的勞作,他們的手上都是厚繭子。

  3、不悔的午夜選擇

  終於坐上了壓路機,吳華師的工作從後半夜開始。所有經過修復的路面,都需要他和壓路機進行碾壓平整。在吳華師看來,這一點足以使前半夜的等待顯得有價值——每一條新修的路面,他都是第一位走過的人。

  共同分享這一“榮譽”的,是另一台壓路機的駕駛員吳證峰。開了20多年的壓路機,他的聽力有些下降,坐在轟鳴的壓路機上,需要大聲呼喊才能勉強交談。對於他而言,這份工作不僅是維持生計的職業,經受著瀝青味的洗禮,忍受著機器的強大轟鳴,還能夠選擇留下來,並不容易。

  而更不容易的是,還有人選擇加入進來。25歲的王敏,來到路面所已經4年。如今的工作是測量員,統計測算每晚的工作量。

  “當時從學校畢業,忙著找工作,家人告訴我,市政維修公司招人,可以去試試。”經過招聘考試,王敏進入了西區路面所,成為一名一線維修人員。

  最初的她始終無法接受,幾乎就要萌生出離開的想法,“一個女孩子,做這種工作總是吃不消的。”回家告訴父母,他們卻是勸她繼續幹下去。

  “不換單位、不坐辦公室,繼續在一線工作。”如今的王敏拿著記錄本,感謝當初扛著鐵鍬的自己,正是那段灰頭土臉的日子,讓這位年輕人收穫了專業技能。

  每一次的塵土飛揚,每一次的機器轟鳴,都是他們當初所做的選擇,這份選擇帶給了城市新的面容。當又一輪曙光照進街道,這座城市感謝這些屬於夜晚的勞動者。以一個又一個夜晚,他們換來城市白天的暢通,讓“勞動者”真正地充滿價值。

  末尾有圖【交通】【即時快訊】海口深夜的馬路裁縫!他們為城市道路修修補補

機械作業過程,人工指揮是必不可少的。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