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臺樓村返鄉大學生村官帶領貧困戶“觸網”

2017-05-24 11:06:29|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原標題:三亞臺樓村返鄉大學生村官帶領貧困戶“觸網” 村裏的山貨成了搶手貨

  末尾有圖【扶貧專題-産業興縣圖文】【市縣】【即時快訊】三亞臺樓村返鄉大學生村官帶領貧困戶“觸網”

  臺樓村村民黃德強飼養的閹雞等在“臺樓莊園”電商平臺售賣後,收入提高了,生活有了明顯改變。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攝

  “辛辛苦苦培養一個大學生,他不去找份好工作,卻回窮村當村官!”説起兒子,林秀花直搖頭。

  三亞市天涯區臺樓村村民林秀花的無奈,脫貧戶黃德強特別能理解。距離市區15公里的臺樓村,好山好水好風光,卻是出了名的貧困村。2016年全村尚有18戶貧困戶和45戶鞏固提升戶,山路難行,交通不便。脫貧致富在很多村民看來只是一個夢。

  “好不容易考學離山村,誰願意自家孩子再回來過苦日子!”黃德強説,村子閉塞,村民飼養的雞、羊、豬很難賣,雖有不少優質的農特産品,但就是窮。

  母親終究是拗不過兒子,2016年麥少華當選村支書。他相信,物産豐饒的村莊,搭乘互聯網“快車”,一定能快發展。成立集體獨資公司——三亞臺樓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建立“臺樓莊園”農業電商品牌,採用“公司+村委會+品牌+農戶”的模式,將高峰山區5個村莊的農戶聯繫在一起,麥少華和村民嘗試著為山貨建立銷路。

  清晨天色還未破曉,陣陣山風輕拂,鳥鳴悠悠,看著準備出門的兒子,林秀花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又是一大早出門,半夜三更回家,完全不顧家。”

  聽慣了母親的埋怨,麥少華沒有解釋,默默前往貧困戶符玉梅家,今天這戶人家飼養的黑豬要出欄了。裝籃、稱重、聯繫運輸……麥少華和“臺樓莊園”的工作人員在符玉梅家的院子裏忙開了,隨後這些宰殺好的新鮮豬肉將被送至平價市場臺樓莊園的扶貧公益攤位銷售。與此同時,“臺樓莊園”微店也同步接受訂購,下單後,市民可當天隨時前往公益攤位提貨。

  “現在日均能銷售5隻的家禽或黑豬,高峰期時一天最多能賣300多只山雞,從2015年至今,‘臺樓莊園’品牌已累計實現銷售額約180萬元。”麥少華隨即拿出手機給記者展示“臺樓莊園”的系列銷售渠道,有網店、微店、微信公眾號,不同時段推出的多個美篇閱讀量非常可觀。實體店和平價市場公益攤位前排隊購買的現場圖片,讓他頗為自豪,“村民種養的農産品不愁沒有銷路,線上線下全方位打造的'臺樓莊園’品牌在三亞已小有名氣。”

  “銷路通了,很多村民幹活的勁頭更足了。”兒子畢竟是心頭肉,雖嘴上不滿意,但林秀花還是默默關注兒子的工作成效,脫貧戶黃玉香的變化讓她觸動很大。以往在家坐等救濟,如今黃玉香正和家人一起把40多畝荒地改造成芒果園,黑山羊和黑豬也在家中的院子裏被細心餵養。

  “以往沒銷路,幹不幹活沒區別。現在幹活就能有收穫,剛在‘臺樓莊園’以2200元的價格賣了一頭黑豬,芒果收穫後我還得靠這個平臺賣。”黃玉香的三兒子符亞新笑著説。

  偏遠的黎村,依靠電商闖出一條新路子。臺樓村的實踐,被一家專業的農産品電商公司看重。今年,兩者將通力合作,建立扶貧農産品的基礎數據庫,引導貧困戶有意識地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生産,為其精準制訂行銷計劃,促進農産品供求對接。“力爭年內在市區設立10個公益銷售攤位,並根據現有農産品屬性不同,採用不同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例如生禽生畜適合做同城的線下銷售,芒果等水果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行全國銷售。”麥少華説。

  “大家都説這電商做得不錯,村裏的山貨成了搶手貨,村民收入也多了,他爸爸也勸我放寬心,就讓兒子繼續折騰吧。”看著村裏的改變,林秀花一貫反對的態度稍有緩和,這是多年來母子關係的首次和解。(記者 黃媛艷)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