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遊業 瓊中塹對村變“錢堆”

2017-05-26 12:11:30|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多方整合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業,“水漫金山”不再是瓊中塹對村村民的煩心事——

  漲退皆成景 塹對成“錢堆”

末尾有圖【市縣】【即時快訊】發展鄉村旅遊業 瓊中塹對村變“錢堆”

塹對村2011年舊貌。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通訊員 朱德權 秦海靈 翻拍

末尾有圖【市縣】【即時快訊】發展鄉村旅遊業 瓊中塹對村變“錢堆”

2017年5月,塹對村新貌。海南日報記者陳元才通訊員朱德權秦海靈攝

  “小妹,你又來了,這次可不能坐船捕魚了,但抓草蜢,撿河石,摘玉米,隨你挑!”上週末,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和平鎮塹對村“敬新農家樂”的老闆王敬新,帶著來自海口的回頭客李女士,觀賞“春夏的草原”。

  “真是太神奇了,你説得果然沒錯,這次‘秋冬的海’居然不見了!”喜歡鄉村自駕遊的李女士,站在塹對村的景觀棧道前,回想著那條波瀾不驚的“海”。原來,處在萬泉河源頭的塹對村,每到秋冬季節,南隊、北隊村小組一排排雙層洋房前的綠地就會因漲水成為一幅“水墨長卷”。

  “上次她到我家的農家樂吃飯,我就講了這個事,她半信半疑,還要跟我打賭。”王敬新笑著説,過去,“水漫金山”是煩惱,愁壞了村民,沒想到現在卻成為“奇景”,吸引了大批遊客。

  如今,“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已成為塹對村村民人人都會的“富美鄉村”推介詞。

  “這句話啊,是塹對村的幫扶幹部想出來的,還是他們有水準,村民能端起‘旅遊飯’,也要感謝他們。”王敬新説,塹對村一直是大家眼中的世外桃源,卻有兩層含義:一是美景如畫,二是難進出!

  進入塹對村,乘坡河是必經之路,而河上只有一座建於1992年的漫水橋,每逢雨季來臨,河水暴漲,道路被完全中斷。“這樣的村子,當地人時常出不去,外來遊客更不願意進來。”他説。

  “多年來,它無數次成為‘攔路虎’,修大橋,是全村人的夢想。”對於告別漫水橋,王敬新很期待。要想改善貧困村的窘境,的確要先打通“水路”,作為省委辦公廳的定點幫扶村莊,塹對村開始走上蝶變之路。

  2016年3月,在省委辦公廳的協調推動下,乘坡二橋正式開工,工程總造價1130萬元,經過一年多的施工建設,如今,百米大橋橫貫兩岸,已實現功能性通車。

  “橋通了,外地遊客可以自駕車進入塹對村,大家都開玩笑説,‘塹對村’會變成‘錢堆村’。”王敬新歡喜地説,是這座橋,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塹對村自然風光如畫,且春夏與秋冬的風景迥然不同,根據這一特色,村裏多方整合資源,引導村民,開始發展鄉村旅遊業。”塹對村駐村第一書記馮江濤説,像王敬新一樣的“致富帶頭人”,很快就嘗到了香噴噴的“旅遊扶貧飯”。

  5月25日一大早,王敬新就拎著小簍來到屋後菜地,為自家開辦的農家樂準備一天所需的食材。“上週末接待了5桌客人,端午節臨近,又要迎來鄉村遊小高峰了。”嘴角滿是笑意的王敬新説,農家樂去年7月開門迎客至今,營業額累計達到4萬多元。

  “魚是河裏抓的,雞是自家養的,雷公根是山上挖的,都是原汁原味的‘土’菜。坐在家裏就能掙錢,以前哪敢想?”王敬新坦言。

  眼看著15間民宿在村裏齊刷刷開門迎客,王敬新很是“眼紅”、著急。

  “下一步,把我家的空余房間改造成民宿,又能增加一份收入。”王敬新説,下水捕魚、上山採檳榔、體驗土灶燒飯,塹村村村民用最原生態的方式向遊客伸出“橄欖枝”。

  過去,一場暴雨就“與世隔絕”的塹對村,如今充滿了致富商機。“‘水漫金山’不再是一個可怕的詞語,歡迎遠方的客人到村裏欣賞‘春夏的草原,秋冬的海。”王敬新推介起“家鄉美”,充滿自信。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