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市英才小學,大班額的學生在上課。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海南省大班額班級佔教學班總數的13.03%,超大班額班級佔教學班總數的5%。省政府辦公廳作出專項規劃破局——
5月16日,省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了《海南省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專項規劃2017-2020年)》(下稱《專項規劃》),決定到2018年年底前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文件明確:各縣(市、區)從2017年秋季學期起不得新增大班額和超大班額。
每到秋季入學前,葉麗敏的心口總像壓著一塊石頭。
她是海口市瓊山第五小學校長,學校所屬的片區裏,新建的樓盤越來越多。這意味著,需要在他們學校就讀的孩子越來越多,而學校改擴建的速度遠遠追不上入學孩子數量的增長速度。
“好幾次,孩子被父母帶著找到我,剛叫了一聲‘校長’就放聲大哭。”可她有什麼辦法呢?
瓊山五小的平均班額超過60人,最大班額的班級甚至達到80人,遠遠超過國家規定的45人標準,實在“塞”不進來了!
近年來,我省大班額現象因何愈演愈烈,它又給教育工作帶來了哪些困擾?5月,省政府辦公廳出臺《海南省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專項規劃2017-2020年)》,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大班額。記者近日走訪了相關廳局和學校,探究我省決心解決大班額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及有哪些實在舉措。
50人的教室塞了近百名學生
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大班額現象無法自然消解甚至愈演愈烈
“家長們真是費盡心思,不惜代價。”葉麗敏舉例,有的家長,為把孩子送進他們學校提前兩年就在片區內租賃或購買所謂的“學區房”,直言“雖然買了也不住,但這100多萬元花得值”;有的家長,四處托關係、走後門,發現這些路子走不通時,還拉著孩子找到學校求情,説著説著就潸然淚下。
其實,瓊山五小在2003年成立之初,還因為入學人數太少,一度出現了小班額現象。可就這十餘年間,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中心城區範圍不斷擴大,該校一年比一年搶手,就連片區之外、附近鄉鎮的居民都想把孩子往這裡送。
可憐天下父母心,葉麗敏又於心何忍?可近幾年,招生片區內新的樓盤不斷增加,僅要滿足片區內孩子的學位需求就已經捉襟見肘。
原以為海口的大班額問題最為突出,儋州市那大鎮中心學校校長何浩卻透露,該校還曾經存在用超大班額都不足以形容的班級——本來只能容納50人的教室裏,黑壓壓地“塞”了近百名學生,課桌和課桌之間擠得只留下一條縫兒。
這兩所學校是個例嗎?根據省教育廳調查統計,截至去年底,我省共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903所,56人以上的大班額班級共3473個,佔教學班總數的13.03%;66人以上的超大班額班級共1328個,佔教學班總數的5%。全省26個縣(市、區)中除三沙市、三亞市崖州區、洋浦經濟開發區外,其餘的23個縣均存在大班額現象。
大班額現象無法自然消解甚至愈演愈烈,與我省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有直接關係。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從2010年至2016年,我省常住人口由868.55萬人增加至917.13萬人,年均增加8.09萬人。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佔總人口的12%測算,我省每年新增學生能達到約9700人。
在此情況下,由於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新增入學人口又主要集中在城鎮地區。並且,這樣的不均衡不僅僅體現于城鄉之間,也體現于市縣之間,體現于學校之間。
教室、操場、器材、教師,通通不夠用
辦公室騰出來作教室,老師在活動板房辦公;課間操一開始“轉體運動”,學生小手就劈裏啪啦打成一片
“絞盡了腦汁,省出屋子作教室。”為減小班額,海口市瓊山第四小學校長雲文龍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幾間功能室改成教室,由此分流出幾個班級,兩間電腦教室裁一間,大間書法室隔成兩個半間……
儘管如此,每間教室還是人滿為患。可他轉念一想,又覺得情況還不算最糟糕:聽説有的學校辦公室都騰出來了,教師只好在活動板房裏辦公。
“班額過大,我們辦學成本增加好多。”何浩介紹:教育部規定,一類小學人均藏書30冊、二類小學人均藏書15冊,可許多大班額現象突出的學校,人均藏書還不到5冊,這就要求學校增加藏書量甚至擴建圖書室。同樣不夠用的,還有計算機、體育器材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品質。
學生多了,學校用地面積也明顯不足。海口市英才小學學生林彥余形容:做課間操時,只要一開始“轉體運動”,小手就劈裏啪啦打成一片。
“帶大班額班級,老師的壓力很大。你想,批改45本作業和批改60本作業,工作量能一樣嗎?”英才小學教師鐘麗文每次批改作文,都想叫學生到跟前指導,“‘面批’作業效果最好,可一想到後面還有幾十篇作文等著我,就不敢耽誤這個時間。”
“老師們不是吃不了苦,只是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一節課的時間就那麼長,再善於互動的老師也關注不到幾個學生。”英才小學校長謝立可接過話頭,有的孩子長期得不到關注,還可能出現走神、厭學等消極表現,等班主任發現這些苗頭的時候,很可能已經錯過最佳矯正時期。
政府分解任務,部分市縣作出探索
4年間擬新建義務教育學校63所,新增學位16.8萬個。未來,一定規模的房地産項目,須規劃學校建設用地
城鎮化率不斷提高是必然趨勢,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非朝夕之功,但大班額現象催生的矛盾已經凸顯。
5月16日,省政府辦公廳作出專項規劃,要求到2018年底前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底前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省政府制定了工作任務年度分解表,擬在2017年-2020年間,全省共新建義務教育學校63所,改擴建250所,新增教學班3859個,新增學位16.8萬個。
這些任務並非只靠教育部門一家努力可以實現。科學規劃義務教育學校佈局規模,確保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用地;提升薄弱學校和鄉村教育品質,讓所有的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綜合考慮全面兩孩政策、國際旅遊島建設、12個重點産業等帶動人口遷移流動等因素,建立人口大數據資源體系和常態化的人口預測預報預警機制,定期發佈人口預測報告,科學規劃學校佈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育、編辦、發改、財政、住建、國土、公安、人社、民政等多個部門,可謂千頭萬緒。
可喜的是,當前,部分市縣已先行一步作出了一些探索。
何浩介紹,儋州已經形成學生就近入學與辦學效益相統一的學校佈局結構,並確保每所學校辦學條件都能達到省定辦學基本標準。他特別提到,儋州全面規範了中小學辦學行為,嚴禁各校接受“條子生”。起初,這樣的強硬態度得不到群眾理解,有的家長甚至懷有怨言、上門鬧事,學校是一邊嚴守紅線不退步,一邊積極通過媒體、居委會等渠道進行宣傳教育,爭取了家長的理解。
海口市龍華區教育局則是一方面明確從今年秋季起不再新增大班額班級,一方面抓住棚戶區改造等契機,合理調整學校佈局。該教育局基教科負責人舉例,2017年,龍華區有12所學校將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擴大學位供給。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的博義、鹽灶、八灶片區,坡博、坡巷片區,面前坡片區等,也都擬預留相應的教育用地。
省教育廳基教處負責人對這一做法表示認同,“省政府已經提出了破解大班額問題的治本之策。”他説,省長沈曉明在5月16日的省政府常務會議、5月22日的省政府專題會議上,專門對消除大班額現象作出了指示,要求有關部門要加快研究制定空間配套政策,創新和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頂層設計事宜。
會議還提出,省住建廳、省政府法制辦等部門要會同省教育廳,加快研究制定我省加強新建住宅小區空間配套建設的具體意見,並以立法形式出臺有關管控辦法。“也就是説,當政策和法規出臺後,達到一定規模的房地産項目,必須規劃出學校建設用地。”該負責人認為,這一做法將能從源頭上遏制大班額現象蔓延。
他鄉月更圓? 其實,家門口的學校也很好
別再固執地抓著城鎮學校不放,海南省多措並舉已令鄉村學校辦學品質穩步提升
根據《專項規劃》要求,各縣(市、區)必須切實落實免試就近入學規定,全面實行陽光招生。對擅自招收的學生,不予辦理學籍。
不符合入學條件的孩子怎麼辦?省教育廳希望,這類孩子的父母別再固執地抓著城鎮學校不放,回頭看看家門口的學校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一方面,海南省深入推進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3年多來投入專項資金30余億元,令海南省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
一方面,海南省積極實施“一(市)縣兩校一園”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工程,截至目前,全省18個市縣已引進或正在洽談的合作辦學項目共計47個,北京大學附中等相繼來瓊辦學的知名學校,在當地的示範引領效應日益明顯。
一方面,海南省繼續實施中小學“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和培養工程,當前已經引進的208名中小學優秀校長和學科骨幹教師,運用豐富的辦學經驗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切實提升了所在農村學校的辦學品質。
記者通過走訪發現,部分鄉村學校已經出現了學生“回流”現象——海口市瓊山區的“城中村學校”攀丹小學通過抓改革、樹特色,生源從改革前的200余人,到改革中的400余人,到改革後的800余人,幾年間實現了幾次翻番;儋州市那大鎮白南小學通過不斷抓教研、抓教學,生源從2013年的164人,2014年的173人,2015年的186人,躍升至2016年的218人……
還有讀者關心,已經在大班額班級就讀的孩子怎麼辦?教育部門表示不能硬著頭皮撐著,有的學校已經有了好的探索:
鐘麗文常常根據課程實際,將學生搭配分編為多個小組,讓各個小組比學習、比紀律,自己則在各小組間巡迴指導,或加入小組與學生一起討論探究,“這種方式能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大量的思考、表現的機會。”
針對大班額班級教師負擔重、壓力大的情況,何浩建議,學校可以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教書育人情懷,增強教師責任感、使命感;同時將績效考核、評獎推優等向大班額班級教師傾斜,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記者 陳蔚林)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