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王宏甲(前排右三)來到定安龍門鎮紅花嶺村等地進行調研,與村民進行現場交流。
今年4月23日,在第九屆海南書香節暨2017年書香海南閱讀季啟動儀式上,省委書記劉賜貴向全省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推薦五本書,其中就包括當代文學家、著名學者王宏甲所寫的《塘約道路》,講述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在黨支部領導下,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來統一經營,走同步小康之路後産生的奇跡。
6月7日晚,應定安縣委之邀,第一次來到海南的王宏甲,接受了海南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記者:2016年您先後五次到貴州省安順市塘約村實地採訪,當初是如何和這個村子結緣的?對塘約村的第一印象怎麼樣?
王宏甲:接觸塘約村純屬偶然。2016年4月,我到安順市下轄的6個區、縣分別作《中國文化裏的人民觀》專題報告。根據當地政府安排,每天上午作專題報告,下午參觀美麗鄉村。在給安順市平壩區作報告後,當地宣傳部門安排我去參觀明代的一個典型屯堡天龍鎮,正好途徑塘約村。但塘約村並不在他們安排之列。原安順市委書記周建坤當天恰好詢問我的參觀路線,得知經過塘約村後建議我去看一下。而就是這次順路參觀,讓我與塘約村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一次去塘約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嶄新的雙車道柏油路,但村裏大多都是舊房子,像現在很多橘紅色的漂亮房子基本都沒有。新路和舊房子對比很明顯,當時第一印像是這個村子還沒有發展起來。
記者:塘約村哪些做法打動了您?您為何選擇下筆寫這個村子?
王宏甲:走進塘約村後,有三個方面讓我印象深刻:一是當時新建好尚未粉刷的村委樓懸挂著四個鮮紅的大字“窮則思變”,當時就感覺這個村雖然很窮但很有精神。二是塘約村已經成立了“村社一體”合作社,村支兩委11個人全部入社,村裏最窮的人也最早加入合作社。也就是説這個村裏最有本事的人和最窮困的人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強弱聯合,是為窮人成立的合作社。三是這個村所有的土地都確權流轉到“村社一體”合作社,村子走上重新組織起來的集體化道路。我認為塘約村最重要的做法有兩條,一是鞏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加強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前者是經濟基礎,後者是上層建築,二者的統一就是當今迫切需要的。正是看到了塘約道路中最普遍意義的兩點,我感到有責任把它寫出來。
我以前在農村生産隊插隊8年,還寫過一本《農民》的書,講述一戶農民五代人的百年曆史,自認為對農村並不陌生。但我已經離開農村40餘年了,對塘約村的一系列做法感覺很陌生,所以我當時參觀完並沒有想寫這個村子,看完後我就回去了。但是回北京後這個村子一直在我心裏翻滾,甚至散步時都感覺有一個聲音在叫我再回去看一看,所以一個多月後我又回到了塘約村。
記者:塘約村土地丈量確權時,耕地從1572.5畝增加到4862畝,一下子多出了3289.5畝;而安順市原有耕地159萬畝,重新丈量後竟有444萬畝,多出了285萬畝。為什麼會多出這麼多土地?《塘約道路》這本書是否有文學虛構的內容?
王宏甲:安順市和塘約村土地丈量確權後一下子多出了這麼多土地,當時我也很疑惑,進行了多次多方求證。最後得出的結論是以前的耕地面積並沒有準確丈量,只是估出來的面積;而且經過村民連續幾十年在承包地四週開荒拓寬,耕地面積增加了很多。《塘約道路》這本書裏沒有一個虛構人物,也沒有一件虛構的事情,全是真人真事。
《塘約道路》書稿出來後,我列印了很多份,讓安順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市政策研究室、市改革辦、市農委等確認閱讀,提出修改意見;然後讓平壩區委、鎮黨委、塘約村支兩委和書中提到的所有人物,讓大家核對是否有誤。經過了無數次的修訂後,《塘約道路》才最終出版,確保了書中所寫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準確無誤。
記者:在多次素材蒐集中,哪一個人物讓您感觸最深?
王宏甲:最有感觸的就是塘約村谷掰寨的王學英。她丈夫七年前因肝炎惡化死了,家裏留下四個子女,最小的不到兩歲,最大的不到十歲。為給丈夫治病,家裏還欠下六萬多元債。她一家人曾經住在只有10平方米的危房裏。王學英在2015年成為精準扶貧對象,政府為她蓋起了120平方米的住房,王學英感覺自己如同住進天堂。王學英説:“現在什麼都不怕,就怕合作社解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塘約村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因為塘約村是全面高度組織起來的村子,發展會越來越好。
記者:您實地走訪了海南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感覺海南的貧困村和塘約村有哪些共同點和不同點?海南的貧困村有複製塘約村發展道路的可能嗎?
王宏甲:海南的貧困村和當初的塘約村都一樣,都有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都有把村民組織起來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而海南貧困村的自然環境和土地資源都比塘約村好,更容易發展起來。海南貧困村完全可以參考塘約村的發展道路,關鍵是要把村民組織起來,産生內生動力。而讓村民當主人翁是最好的激發內生動力的辦法,建立“村社一體”合作社,把村民承包地流轉到“村社一體”的合作社裏,走重新組織起來的集體化道路集體致富。一個好的社會,應該不是看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
記者:海南全省有300余個建檔立卡貧困村,40多萬貧困人口,您對海南打贏脫貧攻堅戰有什麼好的建議?
王宏甲:“黨建引領、深化改革、組織起來、共同致富。”這16個字是脫貧致富的重要法寶。黨建引領是黨組織去做,需要在扶貧的過程中,打造一支優秀的共産黨員隊伍。深化改革是以“三權”促“三變”,就是通過對農村各類産權進行確權、賦權、易權,促進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農民至少是有土地的,把土地變成你的資金,用它來入股。塘約村就是用這個方法,把土地確權後流轉到“村社一體”合作社。比土地更加重要的是人。這就需要把勞動力重新組織起來,這是我們最偉大的第一資源。然後把土地集中起來,是第二資源。這兩大資源都需要組織起來、集中起來,才有可能去獲取第三資源挺進市場。一個單打獨鬥的農民很難挺進這個市場,三大資源都需要組織起來,然後共同致富。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