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悄然成為海南國際旅遊新名片

2017-07-17 17:35:22|來源:新華社|編輯:王俊嬌 |責編:張曦晛

  新華社海口7月17日電題:中醫悄然成為海南國際旅遊新名片

  伊倫娜·潘科娃和朋友從聖彼得堡飛來三亞,不單單衝著這裡溫暖的熱帶氣候,而是專程上門來看“老中醫”。潘科娃説,北京中醫藥大學聖彼得堡中醫中心給她推薦了幾所中國的中醫院,她選擇了海南。

  她們每天除了兩個小時用於治療,其餘時間她們都是在陽光沙灘上度過,而這樣的“度假式治療”將持續兩個多月。

  吸引:陽光、沙灘、老中醫

  走進三亞市中醫院,門診大樓上中英俄三語的“三亞市中醫院”和“門診部”幾個大字格外顯眼。

  院長王天松介紹,三亞市中醫院自2002年開始,共接待了4萬多名外國顧客,其中絕大部分來自俄羅斯和中亞國家。

  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的統計顯示,近7年來,海南共接待俄羅斯遊客約80萬人次。有調查顯示,其中近八成都在此接受過中醫治療或體驗過中醫保健。

  在中國眾多開展對外中醫醫療服務的省份中,海南憑藉熱帶海島的獨特氣候和國際旅遊資源,加上多年的經驗積累,成功地將中醫健康旅遊打造成了外國遊客眼中的海南新名片。

  作為國家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幹企業(機構)建設單位,三亞市中醫院建設了三亞國際友好中醫療養院,並在療養院內開設了特色診療部,作為接待外國顧客就診的窗口,也是對外醫療服務的創新試驗田。

  特色診療部主任唐毅説,目前雖然是三亞旅遊的淡季,但上個月仍有60多名外國遊客前來就醫,僅去年就接待了8000余名外國顧客。

  轉變:從“頭痛醫頭”到治未病

  針灸師臧金鵬已經為外賓看病5年有餘,他甚至自學了一些俄語,便於與病患溝通。除了治病,他還幫外國顧客認識、理解中醫,傳授健康飲食知識,接受中醫養生理念。

  “我認為,中醫會讓人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看重的不是哪兒痛醫哪兒,而是未雨綢繆,打下健康的基礎。”他説,“許多外賓也開始理解並認同治未病的理念。”

  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地處古絲綢之路沿線,歷史上與中國交往頻繁,對中醫及其所蘊含的東方理念更易理解與接受。

  “俄羅斯的自然療法在理念上與中醫很相似。”俄羅斯人雅娜·朱拉芙列娃用中文説,“許多人在西醫治療無效後,會通過不同的途徑接觸、並接受中醫。”她現在在唐毅手下負責市場行銷工作,聯繫俄羅斯客源,並協助治療翻譯。

  在三亞市中醫院,外國顧客首先要接受中醫的體檢,辨別體質;然後再根據體質、病情,因人而異地制訂治療方案。

  “大多數人是看頸椎、腰椎、婦科及兒科疾病,”唐毅説,“目前的治療手段以針灸和推拿為主,部分輔以中藥。”

  離開三亞市中醫院時,每個外賓會得到一個U盤,裏面是他們的電子病歷檔案,便於後續治療。此外,U盤裏還有五禽戲等養生操視頻。

  發展:向內立標準 向外走出去

  王天松坦言,三亞市中醫院去年接待了創紀錄的8000余名外賓,但這個“正規軍”在整個海南的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蛋糕裏僅佔很小一塊,各類大小不一的私營中醫保健機構才是市場的主力。

  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表示,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的繁榮帶來機遇,也帶出了問題。目前市場中的私營中醫保健機構存在水準參差、良莠不齊的情況,優秀中醫師資源的短缺也是市場的制約因素。

  為此,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正加緊制定行業標準與規範。《中醫藥服務貿易服務規範》和《中醫藥健康旅遊與服務貿易示範基地建設規範》兩項地方標準有望今年8月出臺。

  “這將有效規範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的技術、收費、環境、安全、服務品質等內容,對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至關重要。”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徐清寧説。

  另一方面,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還積極引導公立醫院創新機制,在保障基本醫療的前提下,釋放小部分優勢資源,參與中醫藥健康旅遊市場建設,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走出國門。

  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表示,海南省下一步將加大完善中醫藥健康産業鏈及其産品體系,大力發展中醫養生康復療養和中醫養老旅遊。

  王天松因此看到了更多機遇,他説:“隨著《中醫藥法》的實施,公立醫院有望獲得更大的機制創新空間,更好地參與中醫藥服務貿易,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目前三亞市中醫院將對俄羅斯腦癱兒童的治療作為醫院對外業務的重點,希望以此為突破,加強與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中醫藥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王天松還透露,三亞市中醫院正在籌劃與哈薩克斯坦方面合建中醫醫療點項目,進一步加強醫院的國際交流。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