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瓊海,青綠的稻田散發出清新的味道。灰檐白墻的住宅小區,立在稻田邊。騎行在鄉村棧道上的遊客,透過檳榔林看著漂亮的住宅小區,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
從2012年開始,瓊海堅持“不砍樹、不拆房、不佔田,就地城鎮化”,踐行新型城鎮化建設,在短短的三四年時間裏,通過精雕細琢田園畫卷,打造出一個嶄新的瓊海,並成為全國實施全域旅遊的一個樣板。
城鄉一體處處是景
綠道漫漫,串聯鄉村。彩檐紅窗,小鎮風情萬種。如今的瓊海,如一幅畫卷,炊煙嫋嫋,鄉愁無限。
水墨山水的氣質,浸染瓊海。“這氣質誕生之源,就是‘三不一就’頂層政策設計,再通過精心規劃和精雕細琢般的施工得以實現。”瓊海市規劃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瓊海“田園城市”建設。
2012年,瓊海拉開新型城鎮化建設序幕。當年年底,瓊海第一個風情小鎮博鰲田園風情小鎮誕生。
修舊如舊的當地民居、洋溢著漁村氣味的咖啡館、翻修一新的鎮墟外立面、田野中架設起的休閒慢道……博鰲田園小鎮剛一亮相,立刻引起了人們驚呼,無需大動干戈,一個美麗鄉鎮就這樣誕生了。
緊接著,潭門南海文化小鎮、中原南洋風情小鎮、塔洋古邑小鎮……一個又一個漂亮的風情小鎮在瓊海誕生。瓊海的12個鄉鎮,在3年之間全部被打造成風情小鎮,每一個小鎮都經過精心規劃設計,一鎮一風情。
為了讓這些散落的風情小鎮和美麗鄉村連成一體,瓊海修建了500公里騎行棧道,將瓊海全域打造成為一個大景區。龍壽洋國家農業公園、熱帶濱海國家農業公園、萬泉河國家農業公園三大農業公園鑲嵌其中。
城鄉無界,城鄉一體,處處是景。
大力佈局特色産業
“這房子真漂亮,我想懶洋洋地躺在這裡待一下午。”在博鰲酒吧公園,來自上海的陳女士説。一排有著濃郁海洋風情的酒吧和咖啡館,讓這片曾經荒蕪的海岸,成了遊客必來之地。
在會山鎮的加腦村,竹林裏的舞臺上,苗族同胞歡快地跳起了舞蹈,圍觀的遊客掌聲陣陣;萬泉河邊的榕樹下,一群遊客坐在竹凳上悠閒地喝著茶;在嘉積鎮的北仍村,村中的咖啡館裏,老闆娘熱情招呼著前來遊玩的遊客……2016年,瓊海全年接待遊客突破千萬人次大關,達到1010.1萬人次,旅遊收入57.3億元。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393.5萬人次,收入17.38億元。
遊客的增多,帶動了瓊海旅遊産業的迅速發展。瓊海大力佈局各鎮特色産業,努力實現“一鎮一産業,一鎮一風情”。如今,瓊海8個鎮入選海南省百個特色産業小鎮,潭門鎮、博鰲鎮和中原鎮獲評“全國特色旅遊景觀名鎮”,博鰲鎮、萬泉鎮榮獲“全國美麗宜居示範小鎮”稱號。
走出惠民利民之路
7月15日中午,在博鰲鎮美雅村的阿叔農家樂,20多張餐桌坐滿吃飯的人,服務員不停地在餐桌中間穿梭上菜。
2012年年底,在瓊海開始推行田園城市建設第一年,鄭元鋒帶領村中7個村民,開設這家農家樂。“淡季每天營業額在3000元左右,旺季的話,一天的營業額有兩三萬元。”
而在瓊海,散落在各個鄉村中的農家樂帶領當地村民吃上了“旅遊飯”,村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産業的發展,帶來了經濟增長。2016年,瓊海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20.6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5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44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81元。當年,瓊海市貧困家庭人均收入全部超過國家扶貧標準,全面實現“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
打造田園城市,最終目的是為瓊海人民建造一間“幸福之屋”。新型城鎮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國家農業公園、旅遊綠道系統是“屋”的支撐,它們各不相同,卻又構成一個密切配合的整體:新型城鎮化,打造特色小鎮,起到連結城鄉的作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三大國家農業公園,整合了多個村鎮,成為促進農旅融合的大平臺;通過綠道系統,把基礎設施、鄉村景點、特色小鎮串連起來,使全市成為一個大景區。
瓊海于探索之中,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品質、惠民利民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