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羊在吃草
近日,牛群與羊群被放出,它們尋著嫩草的氣息,如同“盟軍”,浩浩蕩蕩地奔走在千畝草地間,在藍天白雲下享受鮮嫩的青草,偶有幾隻掉隊的小羊,在後頭羊倌驅趕中趕上大隊伍。這是商報記者在萬城鎮扶貧産業合作基地內看到的一幕。
該基地創辦人李仕超祖輩居住在東山嶺腳下,是萬寧東山羊養殖協會會長,省級萬寧東山羊生産標準示範區——萬寧源生態東山羊産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創辦人。2012年,李仕超的養殖協會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全國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先進單位”,萬寧源生態東山羊産銷農民專業合作社于2013年7月被省農業廳授予“海南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
東山羊成了農民的“搖錢樹”
李家祖孫三代養羊,李仕超是家中老三,初中畢業後,在外打工了一段時間,當時他看到了東山羊市場的契機,便毅然決然選擇回鄉繼承了養羊的家業。從父親給的50頭羊開始,他一邊學習技術,一邊了解東山羊的市場,與羊為伍的日子自此開始。
東山羊的繁殖能力較快,一年能生兩胎,一胎有一兩隻羊。2005年,李仕超成立萬寧仕源養殖有限公司,開始在萬寧市各鄉鎮收購東山羊,以市場的價格進行收購,在此期間與農戶間構建誠信的橋梁,為他的公司擴大鋪墊了基石。
産業的壯大依靠的是一系列的經營模式,李仕超的養殖基地也在不斷探索中求發展。2010年他成立了萬寧源生態東山羊産銷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借助“公司+農戶”模式運作養殖場,養殖基地佔大頭,將一部分羊散養到有條件的農戶家中,再以市場價從農戶那裏回收成品羊。“羊應該養在千家萬戶中,帶動更多人致富。”李仕超説,這種散養模式能增加老百姓的收益。據介紹,李仕超約有1300多頭羊分佈在12個鄉鎮,散養在農戶家裏。
相比較于其他合作社的養殖,李仕超以自産自銷的運營模式,覆蓋市場,銷路明確。一方面,東山羊主要銷售給本地酒宴、酒店等;另一方面,李仕超搭建起了網絡平臺,推廣東山羊的知名度。每年冬季,李仕超的網絡平臺,能夠收到海內外上百隻羊的銷售訂單,市場供不應求。
沒有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李仕超的養殖基地也並非一帆風順。2013年12月14日,萬寧出現歷史罕見的強降雨,部分地區嚴重積水,村莊被洪水淹沒,洪水衝入羊舍衝散羊群。李仕超的3個基地不同程度受損,一夜間,他丟失了300多頭羊,加上羊捨得損失,李仕超當年損失高達100多萬元。
如今,聊到東山羊,李仕超如數家珍,滿懷希望,從苦學防疫技術、經營管理到市場銷售,在日復一日的學習與堅守中,李仕超擁有3個大型養殖基地、從50余頭羊擴增到2800余頭,他的羊在12個鄉鎮老百姓的院子裏,成為了當地農民的“搖錢樹”。
政企合作 拓寬扶貧路子
7月11日下午,記者沿著東山橋旁的小徑直走,只見周邊綠草如茵,一派生機勃勃,繼續前進500米,100多畝牛棚羊舍赫然出現在眼前,羊倌們正趕著羊外出覓食。幾隻小羊羔見到記者一行的來訪,奔跑過來,圍著記者打轉,用頭親昵地蹭著我們,“這些小羊羔出生後,母羊沒有乳汁餵養,都是人工餵養長大的,特別親人、粘人,你瞧,他們在跟你們打招呼呢。”養殖戶成叔説。
成叔告訴記者,基地大部分羊倌都是附近村的貧困戶,大家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很多貧困戶家裏都有些副業,在養殖基地工作,既能照顧家裏還能靈活地利用時間增加家庭收入。
記者在成叔的帶領下,參觀了閣樓上的羊舍。羊舍周邊用石磚砌好,臺階上圍起了欄杆,以免羊群擠掉入二樓時摔傷,羊舍頂部用鐵皮和鋼筋築牢,留下通風口,樓內顯目地挂著“種羊、羔羊、産羊”3種字樣的牌子,每只羊都有自己的窩。二樓底下用木板相間鋪好,留下空隙,以便羊糞能落入樓下,保證二樓通風與乾淨。
據成叔介紹,東山羊的餵養就如孩子一般,需要悉心的照料,羊舍建在閣樓上與海南悶熱的氣候有關,四面通透的閣樓保證了羊舍裏的通風換氣,羊睡得也舒服。東山羊不喜歡食用放在地上的草,除了中午時間放養在外,早晚也要為羊準備一些鮮嫩的草,吊挂欄杆空隙處。
過硬的技術以及穩定的銷路,讓李仕超的養殖基地得到了政府部門的支持。今年4月,萬寧市農業局、畜牧局找到了李仕超,跟他講解了“合作社+貧困戶”脫貧幫扶模式,希望李仕超能夠解決一部分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李仕超欣然接受了提議,他覺得如今能夠回饋社會,帶動農戶一起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萬城鎮的100戶貧困戶319人與萬寧源生態東山羊産銷農民合作社簽訂了5年的合同,以國家扶持的東山羊種源投資,政府按4000元/人投資了127.6萬元。據李仕超介紹,加入合作社後,貧困戶可以通過3種方式收益,第一是就業收入,合作社向每戶貧困戶提供至少1個工作崗位,每個崗位每年服務時間不少於60天,每天工資補貼不少於80元;第二,以政府每年給的資本金4000元/人的15%資本金分成;第三,合作社將貧困戶的資本分5年按每人每年20%的資本金分紅。記者算下來,若是一名貧困戶在合作社打一年工,年收入為30200元。
“苦命人”遇上了好心人
貧困戶王亞珍是萬城鎮車頭村人,18歲那年因患上了怪病,身體肌肉萎縮,面部也因此受損,因家庭拮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王亞珍就這樣在床榻上度過了3年的光陰,3年的時間裏,她曾一度失去了直立行走的能力,後來村裏醫生給她用草藥治療,病情慢慢好轉,她也開始下床,一步一步重新練習走路。2006年,王亞珍經人介紹遠嫁三更羅鎮同姓的王某,王某為人踏實勤勞,命途多舛的王亞珍本以為生活可以有所改善,沒想到4年後丈夫也患病離世,留下了一個3歲多的兒子與她相依為命。
為了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王亞珍毅然帶著兒子回到萬城娘家。回鄉的王亞珍一貧如洗,就在這時,扶貧政策給王亞珍帶來了曙光。政府給王亞珍送來了3萬元的危房改造資金,在兄長的幫助下,王亞珍將在三更羅與丈夫住過的瓦房,翻修成平頂房,打造了一個能安全“容身”的地方,逢年過節她便能帶孩子回去。王亞珍的兒子今年11歲,在後朗小學讀書,每年政府給補貼2400元,母子倆還領到320元/月的低保;王亞珍因病致貧,恢復後手腳以及臉部都留下了痕跡,心裏壓力大、性格內向,曾一度不敢出門,村幹部多次跑到她家做思想工作,幫助她到李仕超的養殖基地打工。現在,王亞珍每天都會與村裏其他鄰裡相約過來勞作,有説有笑,人也變得開朗主動了。
“我所帶領的100戶貧困戶就如我的親人一般。”李仕超語氣輕快又充滿自信地説,如今,李仕超正在積極規劃,發展休閒觀光農莊,利用羊糞和牛糞種植蔬菜、水果,供遊客採摘,可以與羊互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的居所,引導東山羊自産自銷,穩定市場價格,帶動萬寧養殖戶的積極性,讓更多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