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2017-08-08 09:20:51|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原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關注我省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近日,中央媒體連續刊發報道,展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和成果。8月4日,《人民日報》第14版刊登報道《海口 讓城市回歸自然》,從具備凈污、排澇雙重功能的海口鳳翔濕地切入,聚焦海口推進六大專項整治,實行山水林田湖濕地一體化生態修復,以及所取得的喜人成果。8月6日,《光明日報》頭版刊發報道《海南: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展示海南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以空前力度開展生態保護與建設,同時立足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舉措和成果。

  《人民日報》報道指出,鳳翔濕地位於省會海口人流量很大的動車站南側,整治前曾是佔地3.5萬平方米的建築垃圾堆積場。

  經檢測,污水進入八級梯田濕地的第二級,對總磷有90%的去除率,對氨氮有80%的去除率。到第三級後,污染物濃度已經很低,可達Ⅱ類水標準。

  2015年起,海南部署推進整治違法建築、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等六大專項整治工作。2016年11月,在海南全省推行多規合一、理順空間規劃、進一步劃清生態紅線的前提下,海口進行多方論證系統研究,按照六大專項整治的要求,啟動山水林田湖濕地一體化生態修復。

  《人民日報》報道提到,鳳翔濕地本就包括一部分濕地。經反復實驗,3.5萬平方米的垃圾堆填場進行全面生態修復,其中1.4萬平方米用於建設八級大型梯田濕地,接入周邊丁村等地已有的污水管網進行污水處理。完全投入使用後,這片濕地近期每天可處理0.5萬噸生活污水,相當於解決周邊約1.5平方公里範圍內近6000戶居民的污水處理問題,遠期可實現日處理1萬噸污水處理廠尾水。

  人工梯田濕地和原有剩餘乾坤湖自然濕地連接,疏通河道,形成了一邊可凈污、一邊可排澇的生態水系統。

  “雖然濕地處理污水優勢比較多,但這種方法佔地面積較大。排除原有地理環境、濕地本底等客觀條件外,在寸土寸金的城區中間採用這種方式處理污水,需要樹立生態優先的決心,也需要統籌城市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的關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能源所副所長王晨認為。

  在行政執法方面,海口改變了行業單邊作戰的方法,市區兩級環保、水務、市政等部門聯合行動。對已經形成治理效果的美舍河,制定《海口市美舍河保護管理規定》進行立法保障。下一步,海口將加大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凈化初級雨水,加快建設五源河濕地和美舍河濕地。

  同時,當地還以成熟的水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為示範,在全市32個水體全面推廣,建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河岸護岸,自然留存地方特色的水體沉水生態系統,逐步修復和疏浚地下網管。計劃今年內將推進美舍河五公祠下游段的生態改造。

  《光明日報》報道中回顧,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指出,青山綠水、碧海藍天是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最大本錢,必須倍加珍愛、精心呵護。他希望海南處理好發展和保護的關係,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當個表率,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

  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賜貴説:“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海南時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在作決策、謀發展、上項目時始終堅持生態底線思維,絕不上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項目,從産業源頭把好生態關,讓海南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加清新。”

  《光明日報》報道指出,2015年,海南率先在全國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將資源利用上限、環境品質底線、生態保護紅線作為《海南省總體規劃》的底線和剛性約束,要求城鎮建設、産業發展和基礎設施佈局必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最大限度守住資源環境生態紅線。

  海南研究出臺了《海南省推進生態文明體制重點改革實施方案》,明確了海南作為環境生態大省,必須以體制創新守住生態底線。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海南省陸域生態保護紅線區開發建設管理目錄》,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環境準入機制,按照“一區一策”要求,實施建設項目準入管理。

  近年來,海南還先後出臺了生態補償條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生態轉移支付暫行辦法等近40項地方環境法規,從源頭上、制度上為海南山青水綠構建起一道道防護網。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的“金字招牌”,也是海南最大的優勢。為擦亮這塊“金字招牌”,海南保護與修復並舉,聲勢浩大地在全省範圍內持續開展違建、城鄉環境、海岸帶、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大氣污染六大專項環境整治行動。整治行動開展以來,海南累計拆除違法建築1657萬平方米,騰出土地6700畝;重點整治的64個城鎮內河(湖)污染水體中,已有27個達到治理目標。

  文中指出,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發展的生命線,現在已成了海南廣大幹部群眾的共識。

  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在2017海南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對參加招商會的八方來賓明確表示,海南始終將生態放在優先位置,嚴守生態底線,破壞生態的項目一律不上,“我們要用最好的生態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者,讓全省人民共享生態福祉,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近三年,海南有500多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被拒之門外。

  同時,海南立足優勢調結構、轉方式,努力改變産業結構單一的問題,培育壯大互聯網、旅遊、熱帶高效農業、醫療等12個重點産業。今年上半年,海南經濟穩中求進,12個産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力量。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