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海墾控股集團正式對外發佈——墾區農場轉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38家農場完成社會職能移交改制,成立了28家農場公司。這意味著跨越60多年的“農場”成為歷史,這一改革走在全國其他省份前列。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黨中央明確新時期農墾改革方向、做出具體部署後,海南省委、省政府迅速貫徹落實,成為全國新一輪農墾改革中力度最大、進度最快的省份。今年3月26日,全國深化農墾改革現場推進會在海南召開,肯定海南農墾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體現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
面對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管理不嚴、分配不公、産業不大、人才不強等農墾問題,海南正在開展一系列改革與發展的探索。
“一把手”推動,蹄疾步穩又爭先
翻開海南農墾的歷史,改革從未止步。特別是2015年,中央1號和33號文件相繼明確新時期農墾改革方向並作出具體部署後,海南省委、省政府旗幟鮮明地強調“農墾改革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戰略部署”,落實好中央關於農墾改革要求和精神既是經濟任務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務。
2015年11月27日,中央33號文件《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正式印發。不到1個月時間,我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推進新一輪海南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文件內容既符合中央規定動作,又自選海南特色動作,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滬寧,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及中央改革辦、農業部的肯定。
如何確保改革的“頂層設計”精準實施?省委把農墾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省委書記劉賜貴多次深入農場、農墾産業園區調研,指出要深化農墾改革,理順管理體制、支持農場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墾綜合經濟實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全省經濟發展作出新的貢獻;省政府及時召開各類會議審議通過農墾醫療衛生、公安等機構及人員移交地方等重大政策措施,省長沈曉明近期專門聽取海墾控股集團主要領導工作彙報後要求,海南農墾要加快推進各項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大力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發展南繁育種、橡膠、咖啡等産業,打造一批農墾特色品牌;近兩年來,省委副書記、省深化海南農墾管理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軍主持召開約60次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及時研究解決改革碰到的困難和問題。
全省上下逐步形成了支持農墾改革的合力。撤銷原農墾總局需要安置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的668名幹部職工,各部門、各市縣“共同消化”妥善安置,確保改革平穩有序推進;省裏新增4.25億元財政預算補助市縣,支持農場社會管理屬地化改革。
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除頑疾
海南農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逐漸落伍。改革總是由問題倒逼而産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
針對海南農墾總局和農墾集團“兩張皮”,相互掣肘、資源難以整合的突出問題——
我省按照中央“墾區集團化”要求,成立海墾控股集團,取消農墾總局實體地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明晰産權關係、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省國資委授權對農墾控股履行出資人職責,並建立以管資本為主的農墾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從此海南農墾結束了政企合一的歷史。
同時,海墾控股集團構建了二級企業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管理體制。“轉企改制後,沒有了‘處長’‘科長’,經管人員帶目標、帶措施競聘上崗,以效果定去留,以業績定薪酬。”海墾實業集團董事長郭仁豐對記者説。
這家企業由海墾涉及旅遊地産的8家企業和25家投資公司等“小、散、弱”企業重組而成,改制後所有員工一律打破行政級別、打破論資排輩,管理人員由245人壓縮為87人,107輛公車減至26輛,每年管理成本節約1500萬元以上。
針對農場吃“大鍋飯”、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局面——
我省對38家農場實行了轉企改制,統籌成立28家農場公司,農場的社會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納入地方屬地化管理,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構建農場公司治理結構,建立健全農場和職工之間、經營管理層與農場公司之間合理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徹底去行政化,建設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獨立市場主體。
“農場公司除了黨委書記、董事長由海墾控股集團任命,總經理則按照市場化方式聘任,薪酬與公司經營業績直接掛鉤。”海墾控股集團總經理王業僑表示,改制後的農場公司管理層和員工有了緊迫感、危機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據透露,改制後包括農場公司在內的二級公司之間,因為業績不同,管理層薪酬甚至有10倍的差距。
針對農場土地“租金過低、租期過長、面積過大”引發職工意見大的“三過”問題——
改革中,我省堅決對農墾農業用地清理規範,通過外業測量、內業整理摸清底數;通過調整地租標準增加農場公司收入;通過土地或土地收益再分配增加無地少地職工收入;通過合同換簽規範土地承包行為;通過土地確權、調解等方式清退侵佔土地。目前,第一批20家農場已完成第一階段工作任務,回收農用地56萬畝,地租凈增約8500萬元。
以廣大職工為本,增強職工獲得感
土地,是農場發展的底子,也是農場職工生存權益最集中的體現。今年50歲的周克光原來是南金農場公司一位無地職工,僅靠割膠每月收入不足千元。農場公司開展農業用地規範管理後,清退被侵佔土地。周克光承租了6畝地,並已經種上蓮霧樹,日子有了盼頭。
“3年後,蓮霧樹開花結果,按照現在市場行情,扣除成本後估計一年能凈賺4萬元。”周克光充滿期待地説。
海墾控股集團農場事務部部長王綏文告訴記者,紅明、南金等第一批農場公司通過農場農業用地的規範管理調整出來11.07萬畝的農業用地,優先用於安置大約1.75萬名無地少地困難職工以及並場隊職工居民作為生活保障田,獲得了職工們的擁護和好評。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農墾廣大職工的獲得感,正是改革的動力所在。
目前,墾區危房改造、小城鎮建設、道路建設養護等民生項目均納入全省統一規劃,由屬地政府組織實施,減輕了農墾辦社會的負擔,民生也得到更好的保障。
東方市投資3113萬元建設西線高速公愛互通立交路口,解決了墾區公愛片區職工群眾多年來出行難、運輸難等問題;陵水黎族自治縣今年計劃投入1.1億元推進南平農場(公司)區域內5項民生工程建設;屯昌縣投入800多萬元完成墾區貧困戶危房改造202戶……各市縣把推動農場改革發展、“我為農場辦實事”作為分內之事,精心謀劃推進。
農場移交社會管理職能,基層社會治理形式也有了重大創新。我省首創在墾區設立以“居”命名的基層社會治理單位83個,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層社會自治組織,集管理、服務、自治功能為一體,不佔用行政事業編制,根據政府授權為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
持續推動改革,扛起新的使命擔當
農墾改革是一場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的攻堅戰,也是一次釋放海南五分之一土地生産力、改變百萬人口生産生活面貌的變革。2015年中央33號文件明確提出“圍繞墾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改革發展”。省第七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努力把農墾打造成海南經濟新的增長極和國家熱帶特色農業示範區”。
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墾區上下及各部門、各地政府,正凝聚成不竭的改革動力,如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改出鮮活的經濟新動能,改出農墾創新的根基——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墾産業佈局,提升農墾競爭力。海南農墾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組織優勢、使命擔當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即組建八大産業集團公司和建設八大園區,積極培育和發展有核心競爭力的國有農業企業群和農業産業園。
新組建的海墾果業集團整合墾區25萬畝芒果産業資源,形成全國最大的芒果種植基地;一個集示範種植、旅遊觀光、科技創新為一體的桂林洋國家熱帶農業公園已初具雛形;三亞鳳凰谷鄉村文化旅遊區一期“蘭海仙谷”已開園迎客……海墾控股集團提出將用3至5年時間把海南農墾打造成為熱帶特色農業“王牌産業”的航母。
深度謀劃、精準招商。2015年舉辦“八八”戰略招商會,協議引進資金286億元;2017年全省招商推介會期間,海墾控股集團共簽約項目26個,投資總額202億元。泰國正大、海航、泰康人壽等企業紛紛進駐農墾。
“大方引才、大度容才、大氣勵才”三大人才戰略的實施,正激活農墾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2016年5月底,海墾控股集團一次性拿出335個崗位公開招聘,這在海南農墾60多年來的人才引進史上實屬鮮見;與海航集團、國開行海南分行等優秀企業建立人才相互挂職體系;出臺了績效與薪酬管理辦法,建立健全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最大限度釋放人才制度含金量……三大人才戰略正培養一批懂市場、善經營、會管理、具有國際視野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和行業領軍人才。
農墾改革的深入推進,效果也在不斷凸顯:海墾控股集團今年1至6月實現扭虧為盈,實現盈利1.1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盈約4.19億元。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海墾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思濤表示,海南農墾必須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背景、方向和措施,銳意改革,勇於創新,艱苦奮鬥,儘快由體制機制改革轉向經營管理機制改革,全面激發活力,以更富創造力、更具戰鬥力、更有帶動性的實踐扛起農墾新的使命擔當,繼續為全國農墾改革貢獻“海南經驗”。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