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光坡鎮:聖女果成了黃金産業

2017-08-23 10:30:59|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末尾有圖【食品農業圖文列表】【即時快訊】陵水光坡鎮:聖女果成了黃金産業

  精品意識讓聖女果賣好價。

  新一季聖女果種植期即將到來。8月22日,天剛亮,陵水黎族自治縣光坡鎮武山村農戶楊富輝就來到農田查看聖女果苗生長情況,為9月正式下種做準備。

  在上一個聖女果採摘季,光坡鎮聖女果産業産值達到了6億元,聖女果産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黃金産業。如今,陵水正著力打造光坡休閒農業風情小鎮,以聖女果産業為依託,以促進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為目標,重點謀劃做好旅遊文章。

  聖女果産值達6億元

  楊富輝告訴記者,自己從2007年開始種植聖女果,至今剛好10年。

  10年間,他的種植面積從數畝增至20畝,收入也節節上漲。“現在不僅蓋起了新房,還建起了武山村第一家村民自有的冷庫。”這讓楊富輝頗為自豪。

  10年間,靠種植聖女果致富的不僅僅是楊富輝。如今,武山村每家每戶都種起了聖女果,種植面積超萬畝,覆蓋了村裏所有農田。上一個採摘季,陵水聖女果收購價達到了均價6元/斤的好價位,楊富輝賺了30多萬元。“不只是我,凡是種聖女果的都大賺了一筆。”他告訴記者。

  武山村是光坡鎮聖女果種植的一個縮影。如今,全鎮聖女果種植面積達2.4萬畝,佔陵水全縣種植面積三成以上;上一個採摘季,每畝純收入2萬元。約2000名內地客商在光坡設點收購,全縣80%以上的聖女果都在光坡鎮銷售批發,光坡鎮聖女果産業産值達到了6億元。

  這一成績,與政府扶持分不開。得益於陵水縣政府聯合農信社推出的免息小額貸款政策,聖女果種植戶充分利用這一政策,將産業持續做大做強。

  除此之外,陵水還積極推廣聖女果GAP標準化種植。陵水縣農委主任高曉飛介紹,如今陵水全縣按照GAP標準化種植的聖女果面積超5000畝。“去年,陵水聖女果成功取得國家地理標識;最近,還在光坡打造了陵水特色産品電商集配物流中心。”高曉飛説,這些都有助於提升聖女果品質品牌。

  光坡鎮鎮長龍靖説,政府對光坡聖女果産業進行支持是戰略性選擇,因為光坡有這一特色産業好底子,有利於打造好特色小鎮。

  吹響鄉村休閒遊號角

  光坡鎮的聖女果種植區主要位於武山村及妙景村,定位為萬畝聖女果田洋。在這裡,一條投資1400萬元、總長14公里的騎行觀光綠道已經建成,穿越多個自然村落及聖女果田。“這是光坡農業休閒小鎮的重點投資項目,也是為聖女果採摘季旅遊騎行活動打造的項目。”龍靖介紹。

  在聖女果種植業發展起來後,陵水把目光投向旅遊。在2015年,光坡鎮舉辦了首屆陵水(光坡)聖女果採摘季暨鄉村休閒遊活動,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採摘騎行。經過連續幾年舉辦,如今這一活動知名度已越來越高。在今年第三屆採摘季活動期間,光坡鎮接待鄉村遊人數5萬餘人,旅遊經濟收入3924萬元。

  光坡鎮大艾園村是採摘季騎行驛站節點,活動期間吸引了眾多遊客光顧。村民在村文化大舞臺旁架起小攤鋪,通過售賣特色手工藝品、農副産品、旅遊紀念品等,增加收入。村民李孟琴告訴記者,在上一個採摘季期間,她家利用自家空閒的房屋辦起了農家樂,生意非常好。

  龍靖告訴記者,光坡打造鄉村遊的思路是,依託聖女果産業,利用依山傍水、黎苗民宿風情等資源優勢,突出發展香水灣開發區旅遊業,借助景區開發輻射帶動周邊協同發展。以老歐坡村、大艾園村、大補山等美麗鄉村為重點,串聯鄉村遊道路,形成米武路—米港路—香水灣綠道系統,展現“故鄉的稻田,萬畝聖女果”鄉村遊田園風情。

  目前,光坡鎮正在實施一系列特色小鎮建設項目,騎行綠道、紅角嶺護林道改造項目、港尾新農村黎族文化館項目均已建成,文化休閒旅遊功能不斷完善。此外,大補山村文明生態村改造工程、紅角嶺護林道改造項目(二期)等項目也在推進中。

  延長産業鏈培育新業態

  “聖女果産業是光坡的黃金産業,在打造光坡休閒農業小鎮過程中,我們將繼續突出打造聖女果品牌,促進産業轉型升級。”龍靖説,除繼續推進聖女果標準化種植化,當地還將謀劃對聖女果進行深加工、精加工,提高産品附加值。

  已連續三年成功舉辦的聖女果採摘季活動,已成為了光坡旅遊的一個品牌。但這一活動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第三屆聖女果採摘季期間,接待鄉村遊人數不少,但留宿人數較少,民宿仍然是鄉村遊發展中的薄弱環節。”龍靖説,光坡目前正在與專業的民宿經營管理公司進行洽談,打算由村民們外租自家多餘的住房,專業民宿公司進行裝修並經營管理。

  在今年全省綜合招商活動上,紅角嶺國際滑翔傘房車露營公園項目落地光坡鎮。“這是我們接下來重點打造的項目之一,項目建成後,會吸引大批自駕遊遊客來此體驗滑翔傘,並在此露營過夜,帶動周邊聖女果採摘業發展。”項目負責人崔聖達説。

  據悉,未來規劃中,光坡鎮還將以聖女果産業為支撐,帶動物流倉儲、餐飲酒店、服務諮詢等相關産業發展;並對鎮區進行立面改造,持續推進鄉村遊線路開發,打造特色旅遊項目,推動旅遊與農業深度融合發展。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