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到2020年地區生産總值、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明確要求“實施新一輪農民增收計劃,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海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出臺《促進農民增收二十條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對確保實現今年農民增收目標具有重要推動意義。
如何理解這二十條措施?有何亮點?可從優化結構、壯大業態、科技創新、補齊短板、加大改革等五個方面加以解讀。
優化結構
農村合作社等將享受更多補貼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措施》從産業、産品、經營三個方面提出了優化措施。
一是優化産業結構。按照《措施》“推動農業‘接二連三’”要求,海南省將出臺《關於推進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建設穩定的原料生産基地,增強市場風險化解能力,增加農民工就業機會,補齊農産品加工業短板。同時,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者,吸引社會投資高水準建設“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大力發展“共享農莊”、休閒農業、鄉村旅遊,促進農民長遠可持續增收,確保農民在發展二三産業中獲取更多收益。
二是優化産品結構。當前,農産品銷售難、價格低,農産品深加工原材料不足、需要大量進口等問題客觀存在,做好農産品市場對接十分有必要。海南省將大力發展新型訂單農業、支持農産品“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等産銷對接模式、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加大對農産品銷售企業以及農村合作社的補貼力度等。此外,海南省還將擴大種植規模。實施冬季瓜菜提質增效行動,擴大高效品種種植面積,把冬季瓜菜種植規模從290萬畝擴大到不少於300萬畝。同時,加快調整低效産業,發展高效替代産業,繼續調減甘蔗、桉樹等種植面積,擴大優質水稻、益智、石斛、油茶、花卉等種植面積,2017年確保完成調減甘蔗12萬畝、桉樹2萬畝任務,推廣優質稻4萬畝,將優質稻種植面積從87萬畝擴大到91萬畝。
三是優化經營結構。海南省將出臺《關於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意見》,大力培育扶持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並不斷完善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農戶間的利益聯結機制,深入推進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
壯大業態
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近年來,隨著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需求結構升級,人們對農産品品種、品質、品位有了更高要求,對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等需求呈井噴式增長態勢。在此背景下,發展農村新産業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等於抓住了改善農業供給、拓展農業功能、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牛鼻子”。
例如,《措施》提出了實施特色畜禽養殖增收行動,即把畜牧業結構調整與産業扶貧結合起來,通過産業扶貧項目,帶動農民種植牧草,增加牛、羊、黑豬等地方特色品種養殖,提高畜牧養殖效益。同時,開展文昌雞、海南黑豬等特色畜産品促銷,促進産銷兩旺。
在漁業轉型升級上,海南省將控制近海捕撈養殖,發展外海捕撈,推進海洋牧場建設,大力發展水産苗種産業;推廣深水網箱養殖,爭取每年新增深水網箱750口以上,2020年全省達到1.4萬口;制定鼓勵政策,引導漁民轉變發展思路,促進漁民轉産轉業,發展休閒觀光漁業等漁業新業態。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説就是解決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的問題,這顯然需要新型職業農民。《措施》明確,接下來,海南省將採取措施培育壯大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實施新一輪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萬名中專生培訓計劃、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並根據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需求,指導中職學校開設畜牧獸醫、設施農業生産技術、觀光農業經營、現代農藝技術、植物保護、果蔬花卉生産技術、農産品保鮮與加工等專業。
科技創新
將建萬人科技特派員隊伍
如何完善科技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措施》指出,將在全省範圍鼓勵種苗研發和科研服務。
《措施》要求,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探索通過收益長期分成等方式,鼓勵種苗研發團隊和科研機構,大力開展新種苗、新種源等農業應用領域的科技研發,讓更多的應用型研究成果惠及廣大農民;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科技服務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快農業科技推廣與應用;組織力量開發、培育無毒種苗,開展檳榔黃化病、香蕉枯萎病綜合防控工作。
據悉,海南省還將依託全省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把農業科技110、科技副鄉鎮長等結合起來,爭取到2020年,建設1萬人的科技特派員隊伍。
補齊短板
解決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等問題
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但經濟仍欠發達,發展現代農業制約因素很多。為此,海南省積極推動政策創新,努力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著力補齊農田建設、水利灌溉、交通等關鍵短板。
針對這些短板,《措施》對症下藥,提出三條措施:積極探索以市縣為平臺、統一責任主體、統一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和資金、統一實施項目的路子,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紅嶺灌區、南渡江引水、邁灣、天角潭、瓊西北供水等水資源配置工程,完善全島水網,重點支持田間灌排系統配套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問題;深入開展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工作,實現“100%具備條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班車,100%解決農村公路安全防護問題”三大目標。
此外,《措施》還提出要大力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準。推動城鎮公共資源、基礎設施、産業發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加大改革
重點支持發展“共享農莊”等産業
改革能帶來最大的紅利。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激活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改什麼?其中的重要內容就是通過機制創新,提出深化改革財政支農投入機制、農村金融、集體産權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政策舉措,喚醒農村沉睡資源。
在金融服務方面,《措施》指出,海南省將用好財政補助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及用途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將財政投入到農村的各類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或村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按股份獲得收益;用好保險等金融機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支持組建海南省熱帶農業産業發展基金,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並研究制定財政資金用於補貼農業保險的辦法,加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支持力度,持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化解農業生産風險。
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方面,海南省將出臺《關於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推進海口市瓊山區、東方市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國家試點縣(市、區)各項改革工作;出臺《關於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消除“空殼村”問題的指導意見》,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同時,還將深入推進新一輪農墾改革發展和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確保農墾職工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切實提高供銷社為農服務水準,助力農民增收。
土地是農業之本。按照《措施》要求,海南省盤活利用好土地資源,認真處理好農村土地承包出租面積過大、租期過長、租金過低等問題,在控制農村建設用地總量、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前提下,加大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在符合“多規合一”的前提下,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採取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發展“共享農莊”和鄉村休閒旅遊養老等産業及農村三産融合發展。同時,探索將集體土地、林地、集體房屋等資源要素,確定權屬關係,折價入股農業經營主體,幫助農民從盤活利用好土地等資源中增收。引導農民自願將個人的土地、房屋等資源資産以及資金、技術等入股到經營主體,參與分紅成為股東。探索開展土地資本化、資産化試點,增加農民土地增值收益。
《措施》還指出,解決好撂荒地問題,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海南省“三農”工作的大事。海南省將制定獎勵政策,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開發利用撂荒地;對於確實缺乏灌溉水的撂荒地,將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耐旱作物或牧草品種進行種植,確保土地增效、農民增收。據悉,海南省將部署開展撂荒地復種專項行動,2017年要完成5萬畝撂荒地復種。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