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海口市博物館觀看展覽。資料圖片
原題:一方面缺人缺錢又缺物,一方面本地文化資源亟需展現平臺 基層博物館如何講好海南故事?
這個暑假,省博物館利用館內資源、邀請專家組織了“不羨神仙羨少年——古代少兒班”活動,消息一經公佈就吸引了大批家長報名;正式開放的省博物館二期全新的展陳與空間吸引了大批居民與遊客參觀,開放以來的3個月時間裏,每逢週末,參觀人數都處於“高位”。
距省博物館2.5公里外的海口市博物館則顯得有些冷清,不少遊客是去與之相鄰的五公祠遊玩,“順道”進館看看。
而在三亞,情況更是尷尬,存在於三亞市政府系統多年的單位——“三亞市博物館”,至今並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展館。一邊是活動紛呈人來人往,一邊是或展品不豐或門庭冷落,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這樣的差距?不佔資源、地域優勢的基層博物館真的就難“活”出精彩?地方的特色文化資源如何更好地被展示出來?
發展參差不齊
基層博物館仍是起步階段
從館名、人員、館舍三個方面來看,目前我省市縣博物館少數“三無”、多數“三有”,還有一部分有館名、人員但還沒有館舍。一個市縣擁有博物館館名,意味著當地政府已經正式設立了這一單位機構;設有人員即政府已為該單位進行定崗編制;建有館舍則是指博物館擁有可供陳列的區域。
“參觀展覽請上二樓。”志願者引導參觀者的聲音回蕩在海口市博物館的大廳內。
工作日的下午,一位志願者坐在海口市博物館大廳的諮詢位上。大廳面積不大,除了這位為參觀者提供諮詢服務的志願者外還有一位保潔人員在忙碌。眼下,博物館二樓設立了三個展覽,工作日時的參觀人數寥寥可數。作為一座城市的主要博物館,該館並沒有設立一個能夠反映海口市歷史發展的展覽。
海口市博物館所處的這棟外形倣古的建築曾經是五公祠的陳列館,2010年改為海口市博物館館舍,目前海口市文物局、海口市博物館以及五公祠管理處都在此處辦公。
“我們目前入庫建檔的文物是8千余件(套),還有一些尚未定級的,全部加起來有1萬多件(套)。”海口市博物館館長羊文燦介紹,但受條件所限,展出的文物僅有100余件(套)。
放眼全省各市縣博物館,省會城市海口的博物館條件已算得上完善。目前,全省市縣中只有海口、澄邁等為數不多的市縣將文物工作部門和博物館分設開來,其餘市縣多是由博物館人員在實際履行著文體局在文物方面的行政職能。
館舍方面,雖然海口市博物館這棟樓中有三家單位,但依舊可看作其擁有獨立館舍。全省範圍內,還有澄邁、保亭等市縣擁有獨立的博物館館舍。而其他的“三有”成員,除了人員“共享”外,館舍往往也是設立在文化館內。例如,定安縣博物館就設立在其縣宣傳文化中心大樓內,除了博物館,大樓內還有規劃館、文化館等多家單位。而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儋州、萬寧等市縣博物館都還沒有館舍。
定安縣博物館在縣宣傳文化中心大樓的五層,定安縣博物館館長蘇遜告訴記者,在人員、資源均有限的情況下,在定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定安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利用該縣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成果,編制出版了《定安文物概覽》一書。這也要得益於僅有的幾位工作人員多為專業出身。
而説到專業出身,臨高縣則有些無可奈何。縣博物館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立,在2014年獲得正式定員、定崗、定編。由於本地文博人才嚴重缺乏,縣博物館在編人員都不是文博專業“科班”出身,有時為了更好推進文物工作,縣博物館需要外聘專家來指導。
8月18日,記者前往臨高縣博物館採訪時正好趕上了縣政府為基層文物骨幹組織的文博培訓,來自各鄉鎮的基層幹部共230余人參加了培訓。
市縣“三有”博物館中,保亭、陵水算得上是“佼佼者”。借豐富的民族以及紅色文化資源,陵水博物館起步較早,運作相對成熟,館藏也較為豐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博物館經常帶著館藏民族文物外出巡展。
從博物館館名、人員和館舍這三個標準來看,雖然五指山、瓊中、樂東等市縣目前都還屬於“三無”,但這些市縣的文博工作也依舊在推進。五指山市因省民族博物館設立在此,因此並未設立自己的市博物館;樂東、瓊中、東方等都是在其文體局或文化館內設置相應文博崗位,履行文物徵集、管理等職能。
缺人缺錢又缺物
從“吃力”變成“無力”
正午艷陽炙烤著澄邁的文化廣場,作為全縣的“文化中心”,這裡集中了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縣圖書館、縣博物館等多家單位,每個單位都擁有自己獨立的建築。
喜愛去圖書館、博物館的人都知道,午後往往是一些公共文化機構“人氣爆棚”的時候,大家在這些地方可以通過觀展、閱讀躲過室外的酷暑高溫。記者在週末下午兩點半來到這裡時,博物館與圖書館都是關門狀態。通過與澄邁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聯繫,記者得知,因為近期館內裝修,所以暫停開放。
“目前我們正在重新規劃設計一層的臨時展廳。正常情況下我們博物館工作日和週末都是開放的。”澄邁縣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也坦言,博物館雖然在裝修前能夠開放,但僅有的在編、外聘6人要維持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博物館正常開放還是有些吃力。
1萬多件(套)文物、4個在編人員,這樣的反差正是海口市博物館的現狀,雖然有臨時聘用的20余人,但這些臨聘人員多從事安保、保潔方面的後勤工作。
對於參觀者來説,博物館裏一個持續數月的展覽無論是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不會變,是“靜態”的;但對於博物館來説後期的安保投入、組織宣教活動,還有日常的講解卻是一個“動態”的投入,這就需要大量人員的支持。
“這些還只是看得見的人員,我們還沒有算上館內應有的文物修復人員等,另外,一個博物館其實還擔負著學術研究職能。”羊文燦説,鋻於海口市博物館的現狀,一些學術工作較難展開。
由於經費有限,博物館也很難外聘太多人員。按照國家相關要求,這些公立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在不盈利的情況下,博物館就需要政府不斷地投入資金才能保持正常運轉。
除了運轉開銷外,文物修復、文物徵集也都需要經費支持。記者通過實地走訪多家博物館發現,由於缺乏相應經費,市縣博物館在文物徵集方面的工作十分薄弱,甚至為“零”。
“國家對於我們這些公立博物館會根據情況進行補貼,但由於專款專用,這些錢不能用來徵集文物。”屯昌縣博物館館長,同時也是該縣文化館館長的唐雄説。同樣因為人手緊張,這間位於屯昌文化館大樓中的博物館——一間面積不大的陳列室在週末時未能對外開放。
生活中,人們常開玩笑説,能用錢搞定的事情都不算事。記者在實地了解了多個市縣的博物館發展現狀後卻發現,許多博物館面臨著一個難以用錢去解決的困難,那就是本地文物資源匱乏,讓博物館的徵集工作雪上加霜。
我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確定我省可移動文物數量有10萬餘件(套),這樣的文物資源相比內陸省份來説本就有差距。市縣博物館在徵集文物時會優先考慮與本地有著緊密關係的文物,但是數十年來,基層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導致一些散落民間的文物損壞、流失嚴重,這其中,收藏者願意交給博物館且滿足展陳要求的文物數量就變得十分有限。
對於許多國內外大城市來説,博物館往往在其文化旅遊資源中佔據重要位置。通過參觀博物館,遊客可以快速、直觀地了解到一個地區的發展歷程,也正因如此,許多遊客在來到目的地時都會將博物館當作其第一個遊覽地。然而,眼下缺人缺錢缺物的局面讓這些市縣博物館在當地旅遊業中的角色越來越弱。這種“吃力”感可以説在我省市縣博物館中普遍存在,甚至有時從“吃力”變成了“無力”。
全域旅遊、美麗鄉村推動市縣重視文博發展
基層博物館會否迎來生機?
青白墻面,朱紅屋頂,幾棟倣唐建築緊挨著鬱鬱蔥蔥的樹林,立在了距離臨高縣城中心不遠的地方。這個集縣圖書館、縣博物館、演藝中心等文化機構于一園區的臨高縣文化藝術中心現在已出落成形,各個獨立館舍都已完成了內部的基礎裝修。此前,由於孔廟修繕,臨高縣博物館臨時搬至縣文體局辦公,預計在明年,博物館將正式進入這個文化中心。
今年四月,我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收尾。借此次機會,臨高縣確定全縣可移動文物有100余件(套)。
“單靠這百來件文物撐起新場館裏的展陳部分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接下來要聘請專家指導我們加強徵集工作,同時還要去省內外做得好的博物館多參觀學習,制定出能夠反映我們臨高特色的展陳方案。”臨高縣博物館館長陳志偉説。
在思考著同樣問題的還有海口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們,雖然距離市博物館搬進位於五源河的新場館還有很長一段日子。海口市政府已經立項,五源河在建的兩萬平方米左右的新博物館將於2020年竣工。屆時,不僅有更多今天存放在倉庫中的文物可以展示出來,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也將進一步得到發揮。
通過採訪這些博物館的相關負責人,記者發現,隨著海南在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加快步伐,全域旅遊、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市縣政府對於如何讓本地文化資源“活”起來,助力當地旅遊業發展也愈加重視。所以,不少市縣對於博物館等文化機構都有了下一步的規劃。館舍大了,條件好了,如何做好一個市縣級博物館的“內容”,讓地方文化可以更鮮活地在此展示也值得深思。
是否還有其他形式 可以合理利用文物資源?
讓博物館講好海南故事
人員編制少、經費有限、文物資源匱乏等諸多困境不禁讓人思考,對於市縣博物館來説要如何“活”出自己的特色?是否還有其他形式讓人們可以合理利用文物資源,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活起來?
“市縣博物館要發揮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必一味追求大而全。”從事文博研究的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閻根齊説。
省博物館館長陳江同樣認為,發揮地方文化特色對市縣博物館建設來説十分重要。海南的族群文化、區域文明特色鮮明,市縣要建設特色博物館,根據定位逐步升級館藏。
“要把眼界放寬到整個海南,比如,臨高方言很有特點,在海南,除了臨高地區,福山等地也有講臨高話的地方,那麼就可以考慮以這樣一個線索去徵集文物。”陳江説。
主攻地方文化特色,市縣也可打造主題性博物館,例如像臨高就可打造小而精的臨高人偶戲博物館,此外,各市縣還可考慮沉香主題館、黃花梨主題館等。海南目前已經有一些類似的私人、民間博物館,但有時卻給遊客留下了旅遊紀念品銷售點的負面印象。對此,閻根齊認為:“新生事物出現都會有不足,但不能因此就不讓它們發展。未來政府應該給予它們更多正規引導,提高其專業水準。”
除了打造主題博物館,私人、民間博物館也能夠成為公立博物館的有力補充。
位於樂東白沙河谷文化園的博物館由袁金華一手打造,他將自己收藏的文物放在兩間政府支持修建的博物館中展示出來,但因為完全公益性,袁金華表示博物館發展任重道遠。
今年4月,《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出臺,其中提到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完善博物館體系建設。要發揮省博物館、省民族博物館的帶動作用,推動市縣博物館的建設與完善。要扶持建設一批具有行業特徵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民辦博物館, 提升我省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形成以國有博物館為主體,重點行業博物館為骨幹,非國有博物館為補充的主體多元、結構優化、層級合理的博物館體系。
“私人博物館、民間博物館是文博事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它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閻根齊説,私人、民間博物館在展覽形式上往往更活,但要如何持續性發展也需要不斷探索。
在閻根齊看來,人們對於博物館的認識還需提高,視野要放寬。“很多人都覺得博物館裏就只是展出古代文物,但實際上一個地方的非遺文化、工藝作品等都可以在博物館裏呈現。”
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本身具有歷史傳統或文化特色的小村落可否規劃成為一個集中的博物園區;是否可以建一個像檳榔谷這樣的非遺文化體驗區,同時在其中加入博物館元素……市縣博物館走出特色的可能性值得文博工作者們不斷挖掘。(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實習生 吳可麗)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