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教改成果普惠民生

2017-09-13 11:26:23|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原標題:定安教改成果普惠民生 

  還未審核【教育醫衛文字列表】【教育專題-小學教育】【即時快訊】海南定安教改成果普惠民生

  定安實驗中學校園。

  2015年5月初,定安縣試行“縣管校聘”的教師管理模式,以崗定人、教師競爭上崗,探索建立教師分流轉崗和退出機制,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

  目前,定安縣初中、小學共聘用專任教師2472人,共有85名競聘不到教師崗位的教師轉崗到教輔崗位,94名小學教師轉崗到幼兒園工作。

  教育是民生大計,義務教育更是基本民生問題。教師定崗和轉崗機制使制約定安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師總體超編、學科結構配置不合理等問題得到突破,實現了縣域內中小學教師的合理流動和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

  深化教育系統人事改革

  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定安縣教師超編和結構性缺編問題並存,同時,校長隊伍整體素質較低,不能適應教育形勢要求。2015年5月初,定安縣委、縣政府下發《定安縣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工作方案》,試行“縣管校聘”的教師管理模式,實行中小學校長聘任制和任期制,並在全縣學校核編定崗,以崗定人,教師競爭上崗,探索建立教師分流轉崗和退出機制,實現縣域內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常態化。

  通過嚴格實施方案,全縣各中小學校之間教師交流輪崗人數達到171人次,切實加強了校長隊伍管理和培訓,實現縣域內中小學教師的合理流動和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提升了教師隊伍水準。

  “教師隊伍均衡化,師資水準均衡化,是義務教育均衡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定安縣以抓鐵有痕的恒心,如暴風驟雨般,直擊痛處,啃下硬骨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化解一潭死水,為全縣教師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盤活了整個教育環境。”定安縣副縣長陳勇對教育系統的人事改革給出了肯定。

  “定安縣實施的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需要不斷深入探索。”定安縣教育局人事股負責人王明勝介紹,下一步將把改革和作風建設有機融合,結合即將開展的教師職稱改革工作完善教師職稱評聘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教師績效考核機制,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重教學科研,成果不斷涌現

  近五年來,定安縣堅持“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強師”的發展戰略,積極引領教師基於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開展教育研究,教育科研師資隊伍不斷壯大,國家級、省級優秀教育教學成果不斷涌現。

  定安縣堅持教、學、研有機結合,逐步培養一線教師的問題意識與研究意識。同時,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邀請省內知名科研專家任仕君博士和賴秀龍博士現場指導方法與技巧;組織一線教師到瓊海、海口等地觀摩學習先進市縣的經驗與做法,開拓視野與思路。

  “近年來,我縣國家級、省級和縣級的立項課題共133項,其中獲得國家級和省級課題成果二等獎各有1項。”定安縣教育局科研主管張煥錦介紹,2013年借助名師培養工程的契機,定安縣確定了63位骨幹教師為科研骨幹教師培養對象,通過實施“名師培養”“送教下鄉”“科研興教”工程,採取集中培訓、外出學習和課題研究實踐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素養和研究水準,經過三年的培養,定安縣已有海南省首批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1名,省級科研骨幹9名,縣級科研骨幹21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學生以老師為榜樣,師德感染其身心。定安縣高度重視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師德標兵、優秀班主任到校宣講,帶領教師重溫入職誓詞,憲法日組織人員到校進行法制宣傳……一系列舉措為全縣教育教學品質的全面提升保駕護航。

  今年53歲的定安縣雷鳴初級中學老師曾慶平,知識全面,講究教學藝術,是個教學 “多面手”。2014年,他撰寫的音樂校本課程《定安瓊劇》參加海南省校本課程撰寫比賽,榮獲一等獎。他指導學生撰寫的海南歷史小論文《歷史名人王弘誨》榮獲省級一等獎。他輔導學生創作的電腦美術作品《聽辨聲音》《釣魚》獲得全國電腦繪畫比賽二等獎。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想為我熱愛的事業做得更多,為我的學生付出更多。”2015年曾慶平被授予“海南省首屆中小學科研骨幹”和定安縣“師德標兵”稱號,2017年度被授予“定安縣先進科技教育工作者”稱號。

  “曾老師音樂、歷史、美術、科技,樣樣精通,對學生也特別慈祥有愛,是我們心中的榜樣。”曾慶平一個“鐵桿粉絲”提到自己的老師時,眉飛色舞,喜上眉梢。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定安舉全縣之力,鐵腕大力解決教師編制等問題,開展教學科研創新,為教育的清潭注入源源不斷的清流,給學生的成長送去溫暖全面的保障,這條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路,沿途一路飄香。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