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探索破解學位緊張之困

2017-09-15 11:23:04|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還未審核【教育醫衛文字列表】【教育專題-小學教育】【即時快訊】海口探索破解學位緊張之困

原來隔路相望的海口瓊山一小兩個校區,如今拆分為兩所學校。 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攝

  還未審核【教育醫衛文字列表】【教育專題-小學教育】【即時快訊】海口探索破解學位緊張之困

  原題:人口激增導致公辦學校學位緊張,改擴建、引進名校和先進學校、調整佈局、擴大教育資源供給,讓更多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 海口探索破解學位緊張之困

  對海口市瓊山第一小學的師生而言,2017年8月21日,是極其難忘的一天。

  從這天起,這所擁有70年校齡的小學被正式拆分為“海口市瓊山東門第一小學”和“海口市瓊山文莊第一小學”兩所學校。

  由於辦學成績突出,“瓊山一小”這個數萬家長心中的“活招牌”一度人滿為患。即便是新建東校區,也未能卸下這所老校身上的重擔,反而“人數越招越多,班額越擴越大”。99個班,6752人,平均一個年級的人數相當於其他學校整所學校的人數。

  有人將此次拆分看作海口解決大規模學校問題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有人認為,這是海口教育學位緊張的一個縮影,這個問題正影響著整個府城片區,乃至全市的教育發展。記者試圖分析此次拆分背後的原因,探索海口解決學位緊缺難題的方法與契機。

  大班額之痛

  “跑”是老師最深的記憶,大規模學校帶來的安全、教學、管理等難題,亟待破解

  剛剛上5年級的陳錦科,因為劃片入學,被分到了離家較近的東門一小。在他的印象中,以前學校似乎總是和“擠”脫不開關係——座位幾乎 “前胸貼後背”,走道必須“側著走”,就連上廁所也得排長隊“等著上”。

  得益於學校拆分,陳錦科告別了這樣“緊張”的生活。他坐在更加寬敞的教室裏學習,可以在操場上做課間操,也不用再擔心換校區上課。

  9月1日,是陳錦科開學的第一天,也是他所在的東門一小正式辦學的第一天。上午10點,校門口“歡迎老師和同學們”的標語依舊醒目,校門外還有不少家長在踮腳張望。有的是擔心剛入學的孩子不適應,但更多的,是想了解這所新學校辦學水準究竟如何。

  一結束開學典禮,東門一小的校長吳正願便逐一樓層巡視。和過去不同,經過暑假的重新修整,各個教室煥然一新,孩子們臉上的笑容讓這所新學校煥發生機。

  “我在瓊山一小待了19年,已經很多年沒有這麼激動了。”吳正願説。

  瓊山一小地處海口府城地區的中心地帶,悠久的辦學歷史一度讓這所學校成為家長眼中的“香餑餑”。為了緩解教學壓力,2010年學校新增了東校區,兩個校區“隔路相望”。學校的場地面積變大了,教室變多了,看似風光無限,但不少家長老師坦言“很受罪”。

  “每天上下學都像打仗,來回一趟腿腳肯定發軟。”原瓊山一小學生家長吳春娃清晰地記得這種感受。

  因為東、西校區規模不同,學校不得不將班級、年級打亂,按照班數“塞”在不同校區。去年,吳春娃的兩個孩子恰好被分在了不同校區,因此即使家距離東校區不過100米,她每天也得繞遠路來回接送。不少家長反映,6年裏孩子換兩三次校區很常見,孩子跟著跑,家長也得跟著折騰。

  家長如此,學校裏的老師更是如此。

  在原瓊山一小老師顏海波的記憶裏,她的課間10分鐘,幾乎都是關於“跑”的回憶——當學校在另一校區組織集體觀摩課時,她得跑;當學校召開黨員大會時,也得跑;課組開討論會時,得跑;學校舉辦特色活動時更痛苦,還得帶著全班70多個人跑……顏海波説,記不清自己一天最多跑過多少次,“但一天來回4趟,是家常便飯”。

  家長老師的辛苦只是一方面,大規模學校帶來的安全、教學、管理難題,更讓大家感到頭疼。

  吳春娃説,僅是去年,她就在校門口見過幾次因為擁擠引發的交通事故;執教多年的顏海波説,過去學校教職工不過50人,未拆分前達到了311人,“由於大班額,平時上課也無法細心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體育老師侯釗説,因為孩子太多,管理起來難度大,身體壯實的他不止一次喉嚨發炎,甚至“失聲”;學校教導處副主任吳昌鴻説,99個班的排課要耗費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廢棄的紙張壘起來有40釐米高……

  學校拆分,讓不少家長和老師看到了解決大規模學校種種問題的契機。

  教育資源不均衡

  5個海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就有超過2人非海口本地人

  但是,大規模或許只是學校拆分的表像原因。

  李金龍是瓊山區甲子鎮龍朝村的村民,十幾年來靠種養謀生。如今他一家三口卻擠在忠介路一套70平方米的出租屋裏,只為讓孩子得到一個城裏的學位。儘管生活拮據,戶籍也不在海口城區,但他們依舊咬牙堅持。

  “過幾年也就好了。”李金龍笑呵呵地説。

  李金龍並非個例。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包括李金龍在內的新一代鄉鎮居民,渴望走出小鄉鎮,讓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

  受益於城鎮化發展,外來人口“舉家進城”成為常態。瓊山區統計局相關負責人透露,2016年底,該區常住人口數量50.52萬,比2007年增長了近10萬。“新增群體年齡結構偏年輕化,生育需求也較高,預計未來轄區的人口還會不斷增加。”

  另有數據顯示,非海口戶籍學生在海口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的佔比,已由2012年的26.3%、2014年的33.3%,躍升至今年的超過40%。也就是説,5個海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中,就有超過2人非海口本地人。

  人口增長帶來的最直接影響,是海口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和公辦學位的緊張。面對龐大的“入學團”,“增加學位”成了最有效的辦法之一。今年,海口提供33429個學位,比去年增加7378個,可即便如此,依舊缺口6000多個,其中瓊山區佔比1/3。

  “如果只是滿足本地學生,海口現有的學位量綽綽有餘。”瓊山區教育局基教科科長梁其才説,人口激增、公辦學位不足,導致各個學校不得不超計劃辦學,這也是迫使瓊山一小最終走向拆分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還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這種不均衡不僅存在於城鄉教育水準的差異中,同樣也表現在城區不同區域的教育佈局上。”據住建部門粗略估算,近年來瓊山區新增小區不少於300個,入住率均較高,但瓊山區已多年未新建公辦學校。有教育者戲稱,“這是教育規劃速度‘沒跑贏’片區發展的速度”。

  除了瓊山區,海口其他3個區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龍華區城區公辦小學學位每年增加1000個,但缺口仍達1700個;秀英區城區學校不多,但根據摸底,小學學位缺口也達七八百個;美蘭區受棚戶區改造居民回遷影響,今年學位仍缺口約1000個。

  學位之難,不只難住了海口。在儋州市那大鎮,多所學校每年招生都異常火爆,生源超額情況嚴重,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加蓋鐵皮房讓孩子上課;在三亞,多所中心城區學校都出現了學位緊張,大班額現象依舊嚴重……

  學位緊缺難題,究竟該如何破?不少教育者為此困擾。

  “質”“量”齊手並抓

  更多名校將落地海口;到2020年新增15所公辦中小學校及30所公辦幼兒園

  “拿出最好的地段辦最好的學校。”在今年教師節前夕的教育工作者座談會上,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的一句囑託,道出了海口“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決心。

  海口市教育局局長厲春説,海口要從“質”和“量”上齊手並抓,從根本上解決現存的教育難題。

  所謂“質”,就是高標準打造海口教育,通過引進國內優質教育資源、引導民辦學校辦學,以名校為依託,採取一校多區或者新建學校的辦法“集團化辦學”,提升師資團隊水準,整體提升教育教學品質。

  海口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符延益介紹,繼北京師範大學海口附屬學校正式開學之後,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小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名校與海口的合作項目也將相繼落地。其中,北大附中、附小海口學校有望于明年9月正式開學。

  在“量”上,海口將繼續通過改擴建擴大城區教育資源供給,滿足日益增長的城鎮學齡人口對義務教育階段學位的迫切需求。

  符延益透露,目前海口第一輪“10+2”改擴建項目已全部完成,累計提供學位9000多個,效果十分顯著。“我們今年還啟動第二輪新增學位工程,計劃新建包括長彤學校在內的多所學校,屆時將為更多適齡兒童提供學位。”

  此外,海口擬從2018年起啟動“一校兩園”工程,海口市政府及4個區,每年在城區至少新建1所公辦中小學及2所公辦幼兒園,到2020年建設合計15所公辦中小學校及30所公辦幼兒園。

  “新建的學校將側重於西海岸片區、海口市第三十三小學周邊、金盤片區、大英山片區等學位需求最為迫切的區域,我們希望借此較大程度地緩解城區學位的緊張趨勢。”厲春説。

  新的契機

  當下大力推動的棚改,為教育的重新佈局調整帶來機遇

  誠然,新建學校是消除大規模學校現象、緩解學位壓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在寸土寸金的海口主城區,除了新建,還有沒有別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口學位如此緊張,與長期並未建立起城鎮教育資源配置的長效機制有較大關係。正是缺乏科學的預測和超前的教育佈局,海口小區越建越密,但周邊沒有配套起足夠數量的學校。

  也有人對此反駁,認為“許多小區徵得的地原本就少,讓開發商再割地建校根本不現實。”

  “毋庸置疑,棚改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契機。”在厲春看來,海口當下正在大力推動的棚改片區項目,為教育的重新佈局調整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有機會迅速扭轉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局面,彌補規劃建設上的短板。

  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海口將啟動54個棚改片區項目。目前紅城湖、白沙坊、博義鹽灶八灶、新瓊、下洋瓦灶、坡博坡巷、面前坡、龍岐、三丹村等9個片區的學校用地、建築規模、學位供給及相關建設指標已基本確定,海口市教育局正在有序推進各項前期工作。

  前不久,瓊山區也傳來好消息。瓊山區教育局局長陳育勝告訴記者,椰海大道南邊一塊46畝的教育用地已經確定,正在開展徵地前期的準備工作。同時,該區幾個棚改教育項目也在立項籌備中。

  “這是一項與‘一校兩園’工程形成互補的重要工程,我們將緊抓棚改這一重大契機,切實抓好學校配建工作,落實‘1拆1建大於1’的原則,逐步解決主城區學校佈局不合理、‘麻雀學校’、學校建設標準不達標、學位緊張等問題。”厲春説。(葉媛媛)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