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立縣産業興縣 臨高推動“一縣三地”建設

2017-09-19 10:04:50|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18日,臨高縣調樓鎮武鬧村的龍洲一號家庭農場內,一棵棵挺拔的蓮霧樹上,挂滿了蓮霧果。39歲的農民王開現返鄉創業當上“農場主”,他信心滿滿地説:“我們已經拿到了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證書,下一步打算將蓮霧種植面積從40畝擴大至60畝,建一個休閒農莊,發展鄉村採摘遊!”

  近年來,臨高圍繞“一縣三地”建設總體目標,確立了“沿江靠海、城市擴張、中心北移、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堅持生態立縣、産業興縣,以項目建設為引擎,不斷做大經濟體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特色産業支撐,集全縣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真金白銀投入改善民生,呈現出一派跨越趕超的新氣象。

  今天記者從臨高縣有關部門獲悉,今年前7月,臨高縣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6%,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2.3%,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相關閱讀

  繪“一縣三地”建設藍圖展跨越趕超生動畫卷

  臨海高歌千年,如今又譜新章。位於我省西部的臨高縣,擁有114公里優質海岸線,區位優勢明顯、資源稟賦優越、人文底蘊深厚、發展空間廣闊。

  今年1月至7月,臨高縣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7.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72.3%,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

  臨高縣委書記李江華表示,砥礪奮進的5年,臨高提出建設“一縣三地”(即海南西部生態濱海公園縣、文化旅遊和康體養生勝地、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和海洋産業基地)總體目標,確立了“沿江靠海、城市擴張、中心北移、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佈局一線兩區五大經濟功能板塊,規劃建設了瀾江新城,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做大經濟體量,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培育特色産業支撐,投入真金白銀,持續改善民生。

  項目建設引擎發力産業打出特色牌

  經濟底子薄、産業基礎差、歷史欠賬多,曾經是臨高經濟社會發展的窘況。

  “臨高的問題在於發展,出路在於發展,發展必須要依靠投資和項目。”2012年,臨高新一屆縣委班子履職後,全力以赴抓經濟建設,並確立了經濟工作項目化、産業化的發力方向。過去5年來,臨高縣委、縣政府精心謀劃項目,致力引進項目,服務保障項目,全縣掀起了一股上項目、擴投資的熱潮。2012年至今,臨高縣實施省重點項目57個,完成投資115億元,實施縣重點項目275個,完成投資129億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12.9%。

  從瀾江新城的破土動工到五星級酒店碧桂園金沙灘的落成,從新盈中心漁港的改造到深水網箱養殖基地的發展,從農業産業園區的建設到旅遊“珍珠鏈”的打造,臨高處處涌動著發展熱潮。

  在新盈鎮後水灣,640口深水網箱像珍珠一樣鑲嵌于大海之中。這裡是臨高海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的“海上牧場”——亞洲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過去5年,該公司的深水網箱數量增長了3倍多,單口網箱周長從40米逐步過渡到120米,效益連年增長。“今年我們計劃在陵水投入可升降式抗風浪深水網箱,實現深水網箱環島分佈。”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黃達靈信心滿滿。

  項目建設引擎發力,三次産業調優做精。2012年以來,臨高縣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調整産業結構,培育新增長動能,産業打出“特色”牌。多年來傳統農業“唱主角”的臨高,形成了以香蕉、紅心蜜柚、鳳梨、長壽五糧、蓮霧、蜜棗、牛大力為代表的特色精品農業矩陣;漁業“接二連三”,海洋捕撈、深海養殖、漁業加工、漁業休閒“四輪驅動”的現代漁業經濟形態發展成勢,捕撈量和産值連續15年領跑全省,深水網箱發展至3133口,位居亞洲第一。精心策劃的旅遊“珍珠鏈”,臨高角解放公園、彩橋記憶等一批特色景點相繼開放,遊客接待量和旅遊收入5年間增長6倍多。

  85%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百姓生活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成果惠及人民。近五年來,臨高將財政開支的85%用於民生,一件件惠民實事看得見、摸得著。

  今年7月24日,一台高難度的開顱手術在新建的臨高縣人民醫院進行。35天之後,患者王瓊娥康復出院,給醫院送來錦旗。“5年前,這種手術在臨高根本做不了,老百姓突發腦出血只能送去海口救治,但路上很可能出現生命危險!”主刀醫生周春良感慨地説。

  這種變化得益於臨高醫療衛生條件的全面提升。過去5年,臨高投入2.3億元,建成了臨高縣人民醫院新院區,投入2073萬元擴建鎮級衛生院業務用房,投入1800多萬元實現153個行政村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以臨高縣人民醫院為例,新院運營兩年多來,先後新開了ICU、血透、顱腦外科、腫瘤外科多個科室,許多以前在臨高看不了的病,現在都可以就近治療。

  位於瀾江新城的西南大學臨高實驗中學校園,綠蔭掩映,花草飄香,學生們穿梭往來于一棟棟歐式建築風格的教學樓之間。“縣裏投資1.9億元打造我們這所學校,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參觀後都驚訝于這麼好的辦學條件!”校長王遵義自豪地説。

  新臨高二中、瀾江小學……一座座花園式的校園在臨高縣城拔地而起,彰顯了近年來臨高“優先發展教育”的堅定決心。2013年以來,臨高縣先後投入25億多元,實施新改建學校項目108個,每年投入約1億元在縣城新辦一所優質學校,先後投入8800萬元新建公辦幼兒園21所,全面提升了城鄉辦學水準。

  5年間,臨高441公里城鄉道路建成通車,海口至洋浦一小時交通更加便捷;投資3900萬元的臨高縣文化藝術中心即將投入使用,圖書館、展覽館、創作室、書畫室面向市民開放;投資3500萬元的臨高體育公園,配套5萬多平方米的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門球場等設施,將成為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文瀾文化公園、三友公園、怡心公園等一批市民公園相繼開放,成為市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文瀾江兩岸靚起來了,我家出門就是公園。”家住瀾江華府的陳惠珍老人每天晚上都要出去打太極拳,晚年生活充實美好。

  創新扶貧模式脫貧按下“快車鍵”

  作為國定貧困縣,臨高貧困人口基數大。該縣把脫貧攻堅列為“一號工程”,集全縣之力爭取在三年內實現11419戶51093名貧困人口脫貧。

  2016年以來,臨高實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書記、縣長“雙組長”制,前後召開扶貧專題會議18次。全縣100多個機關、事業單位3000多名幹部職工,人人都有幫扶戶,人人都是責任人。

  為了避免散種、散養的弊端,臨高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營模式,組織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全縣産業幫扶組織化程度達76.08%。同時,臨高創新扶貧模式,引導貧困戶將扶貧資金入股縣域優勢産業企業,享受固定分紅。僅臨高海豐公司、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就吸納幫扶了2834戶1.2萬多名貧困人口。

  在“兩不愁三保障”方面,臨高制定了從幼兒園到大學各階段的教育幫扶標準,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都有學上;該縣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看病報銷比例全面提升5個百分點,住院報銷之後,貧困人口仍無法支付的部分,由商業保險埋單。一系列超常措施,為貧困戶脫貧按下“快車鍵”。脫貧攻堅兩年來,全縣已有6481戶貧困戶29922人實現脫貧“摘帽”。

  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高山之巔,風起雲湧,瀾江兩岸,日新月異,一幅跨越趕超的生動畫卷,正在臨高大地上徐徐展開。

  關鍵詞

  哩哩美

  最早起源於新盈、調樓一帶漁姑賣魚的叫賣聲,後經創作延展為優美動聽的漁歌。2010年,臨高“哩哩美”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一縣三地

  即海南西部生態濱海公園縣、文化旅遊和康體養生勝地、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和海洋産業基地,是臨高縣委、縣政府立足臨高實際提出的建設目標。

  旅遊“珍珠鏈”

  近年來,臨高先後建成一批特色景點,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縣域內的臨高角解放公園、臨高文廟、王佐故居、彩橋紅樹林、居仁瀑布等特色旅遊資源,串珠成鏈。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