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家長都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更早地接觸英語,但很多人陷入一個誤區,認為幼兒英語教育無非是教幼兒認些單詞、説些句子,這是一種既不嚴肅又很有害的認識。幼兒英語教育是一種啟蒙、一種熏陶、是一種素質教育,應把重點放到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以及語言能力、全面素質的提高上。
以幼兒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為主導
幼兒由於其年齡及心理特點,往往通過自身的活動去認識世界、體驗生活,習得經驗。特別是在幼兒的生活和學習中,直覺行動思維佔主導地位,無論做什麼總想親自去看一看、聽一聽、摸一摸、試一試。在幼兒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應順應幼兒的這種成長規律,讓幼兒在動中學、玩中學,在沒有思想壓力的情況下輕輕鬆鬆學英語。
充分利用教具。在英語教學中,要求幼兒多聽多練,如果教師不用教具,只一味地重復,幼兒很容易厭煩,而利用手偶、頭飾及其他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具編排一定的情節,再加上老師豐富的表情、手勢、動作,孩子精力特別容易集中,會很快置身到教學環境中,且學的快,記的牢。2) 設計有趣的遊戲吸引幼兒。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根據這一特點,將遊戲貫穿于英語教學中,為幼兒創設一個有趣的英語環境。在他們對很多的單詞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採用各種遊戲形式進行滲透,如Pass the card (傳卡片)、sit down(坐下)、 stand up (起立)、Find your friend (找朋友)、Draw and Colour (畫一畫 涂一涂) 等。為了讓幼兒鞏固所學單詞或句子,還採用編歌曲讓幼兒唱的形式,鞏固對單詞的學習,運用個別唱、齊唱、對唱等形式組織幼兒演唱,還可以加上一些小的律動,符合幼兒愛唱、愛跳的特點,有助於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習英語
語言是在不斷地聽、説、模倣、使用中豐富提高的,特別是幼兒的外語學習,如果沒有一個連續、經常的語言環境刺激,學過的東西很快就會遺忘。而幼兒園進行英語教育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幼兒從早7點半入園到晚5點半離園,白天全部生活在園所,教師與幼兒一起學習、遊戲、生活,可以使幼兒在教師反復説、反復使用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自然中去掌握。如:早上來園,教師用英語問“ Good morning ×××”,幼兒聽上幾天就學會了,並能模倣回答“Good morning teacher”。每到洗手時教師用英語要求“Please wash your hands”(請你洗手)。在吃飯時,教師介紹飯菜,告訴幼兒米飯(rice) 、雞蛋(egg)、番茄(tomato)等名稱,諸如請喝水,請收玩具,上床睡覺等,幼兒不用刻意去學,天天聽好幾遍。這些需要在專門教學中學上很長時間的大量詞彙、句子,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聽熟了,記住了,並學會使用。
培養幼兒運用英語的能力
外語學習關鍵一點在於經常使用,在使用中達到脫口而出,成為一種能力。因此,我們應注重幼兒在各項活動中對英語的使用與練習,如戶外體育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是由一群幼兒問“老狼、老狼幾點了”,請一名幼兒當狼説時間,從1點説到12點,然後狼開始轉身追逐幼兒。遊戲語言就是簡單的一句日常生活用語:“現在幾點了?”(What time is it?)這個遊戲是幼兒熟悉而喜愛的,於是教師改用英語讓幼兒玩《What time is it,wolf》。僅此一句話在一遍遊戲中重復12次,輪流當狼的幼兒用英語從1説到12,這樣句型、數字、時間很快都被理解、學會了。再如,在“娃娃家”的活動中 ,在學習了一些待人接客的句子後,教師每天到娃娃家當一會兒客人,引導幼兒用英語説“請進”“請坐” “請喝水”“謝謝”“不客氣”等等,這樣幼兒所學語言在遊戲生活中得到鞏固、練習, 久而久之,培養了幼兒的英語思維能力和運用能力,並解決了那種學時才説、上課時才用、平時放置腦後,容易遺忘的弊病。
利用電化手段提供語言刺激
電化教育是現代教育中重要的手段,在幼兒英語教學中同樣有著其它教育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因為幼兒園畢竟局限于一個有限的空間、時間內,而電教手段,能幫助我們克服時空的限制,提供給幼兒更多的信息刺激,創造適宜的環境。同時,電教手段的優勢在於有影可看,有聲可聽,悅耳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兒的認識規律和思維水準。可利用影音視頻選擇適合幼兒的教材內容放給幼兒看,在畫面與音樂、情景與對話的共同作用下則提供給幼兒一種身臨其境的語言環境,加之視頻的可控性、可重復性,對幼兒的英語學習有很大幫助。(作者係海南大學附屬幼兒園教師)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