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撂荒地生産,既能促進農業發展,又能實現農民增收。日前,海南省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海南省恢復撂荒地生産實施方案》(簡稱《方案》),計劃通過發揮新型經營主體的帶頭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等舉措,自2017年起,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23.9萬畝撂荒地恢復生産任務。
《方案》要求,各市縣要逐鄉鎮、逐村、逐戶找準撂荒原因,全面造冊登記,對因自然災害、地力條件差、資金投入能力不足、缺乏勞動力等不同原因導致的土地撂荒,進行分類指導;大力開展撂荒地地力提升行動,以加強撂荒地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快田間路網建設等多種方式,改善和提升撂荒地綜合生産能力。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改造後達到生産條件的撂荒地,將發展冬季瓜菜、優質水稻、熱帶花卉、優質地瓜等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短期內難以明顯改善生産條件的撂荒地,適當發展生態健康水産養殖、草食性畜牧業或種植綠肥持續改善地力;確實不適合耕種的撂荒地,可在遵守相關土地利用規劃的前提下,發展工廠化設施農業、農産品加工業、休閒農業等農村二三産業。
為儘快恢復撂荒地生産,《方案》提出,要建立新型經營主體恢復撂荒地生産獎勵機制,使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帶動農村撂荒地恢復生産;同時,創新支持政策,強化科技支撐,在資金、項目和生産技能上,對參與恢復撂荒地生産的農戶、企業及農民合作社給予支持;並依法有序推進撂荒地經營權流轉,明確經營權流轉的撂荒地必須用於農業生産,避免發生二次撂荒現象。
據悉,今年全省計劃復耕面積5萬畝,2018年計劃復耕面積10萬畝,2019年計劃復耕面積8.9萬畝,力爭構建撂荒地綜合利用、科學利用的長效機制,助力美好新海南建設。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