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邁加速度助力“海澄文”一體化發展

2017-12-05 09:48:25|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孟慧

  【今日焦點文字列表】【即時快訊】澄邁加速度助力“海澄文”一體化發展

俯瞰盈濱海灣大橋。寫煌 攝

  【今日焦點文字列表】【即時快訊】澄邁加速度助力“海澄文”一體化發展

澄邁神州車用沼氣有限公司外景。寫煌 攝

  澄邁縣地處環北部灣經濟圈,近年來,該縣堅持“優勢互補、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大刀闊斧,主動融入“海澄文”一體化發展,並取得階段性成效。

  目前,澄邁縣謀劃和推進“海澄文”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5個,年度計劃投資27.14億元,包括海南生態智慧新城、馬村港三期散貨碼頭工程、馬村港三期集裝箱碼頭工程、海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等重點項目;正在策劃生成一批PPP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185億元。

  深耕不輟 履行央企責任擔當

  “有了盈濱海灣大橋,我們去盈濱半島方便多了!”驅車從老城過橋駛入盈濱半島的路上,一位司機師傅説。

  盈濱海灣大橋位於海南老城經濟開發區內,2016年9月建成通車,全長1019米。橫跨盈濱內海灣,溝通老城沿海區、環海景觀綠色長廊以及盈濱半島等地區,兼具交通、景觀功能。這座大橋對於完善瓊北經濟圈便捷快速的區域立體交通網,促進“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有效地改善了瓊北區域海口西側、老城經濟開發區的交通、居住和投資環境。

  下了橋,前行不多遠,就來到了瓊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寺院——永慶寺。

  盈濱海灣大橋由盈濱半島龍頭大盤海藍福源項目開發商——魯能集團投資建設,工程總投資1.73億元,是魯能在澄邁投資建設永慶寺後的又一力作,更是魯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積極履行央企責任的具體實踐。

  “魯能集團自1991年進入海南發展以來,積極參與‘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發展建設。”魯能集團負責人介紹,魯能集團希望以此為契機,不斷加大在海口、澄邁、文昌等地投資力度。

  2017年,魯能集團針對島內外消費者深層次養生度假需求,規劃發展健康養生産業,依託盈濱半島一島雙灣濱海資源、以及千年古剎永慶寺,投入40億元,在盈濱半島西區打造亞洲第一禪修靜養中心,並計劃在海口投資48億元,開發濱海國際文化藝術廣場等5個項目,在文昌計劃總投資約1300億元,打造世界一流的海島海洋旅遊度假産業新城,通過豐富配套産業,完善交通、綠化等基礎設施,連接海口、澄邁與文昌,打造區域名片,助力“海澄文”一體騰飛。

  同時,澄邁縣加快推進老城開發區“五網”、熱蒸汽聯供、標準化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累計投入380億元,完成老城開發區“五縱八橫”道路建設,總長約100公里。海口南海大道、海口西海岸景觀大道西延線以及海口繞城高速公路目前都已經和老城開發區交匯連通。老城開發區至海口的公交線路已經開通了5條,企業員工每天可以乘坐公交車往返于海口和老城之間,真正實現了同城化的工作和生活。

  發展生態循環産業 共享綠色成果

  “我們這個項目利用有機廢棄物生産車用沼氣,已經為海口市近1000輛公交車、計程車提供了車用沼氣。”在澄邁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置中心體型龐大的厭氧發酵罐前,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描繪了一幅“綠色地圖”。

  海南車用沼氣新能源示範項目是參照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等城市的清潔公交模式,在澄邁利用海南特有的地理和豐富生物質資源優勢,以海南當地各類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生産車用沼氣,作為城市公交車及計程車的燃料。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計劃在海南全島18個市縣建設20座沼氣工廠,年産車用沼氣2億立方米。從而建立起覆蓋全海南島的新能源沼氣公交系統。

  據海南神州新能源建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澄邁車用沼氣工廠是海南車用沼氣新能源示範項目的一期工程,目前澄邁車用沼氣工廠二期建設已完工。自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30日,累計處理城鄉各類有機廢棄物,其中城鄉生活垃圾滲濾液54980噸、農業廢棄物30970噸,累計産生沼氣5349677立方米,每年産生的沼渣沼液還可以返哺生態農業。2016年,“海口市餐廚垃圾和糞渣無害化處理PPP項目”和“澄邁神州生物燃氣PPP示範項目”,也已經完成了建設內容並開始運行。

  據了解,海南省已將利用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生産生物天然氣産業發展作為海南熱帶循環農業、低碳製造的戰略目標,“十三五”期間將以每兩市縣建一座城鄉有機廢棄物資源化處置中心為目標。現已開展儋州、文昌項目的前期工作,計劃利用PPP模式建設。

  “海南(國家)生態循環産業園建設也正在籌劃申建中,我們希望通過澄邁項目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將生態循環,可持續利用紅利遍佈海南全島。”澄邁縣有關負責人説。

  澄邁縣近年來加強在生態環保等領域與海口等市縣的合作,共享環保資源。除了澄邁車用沼氣工廠,老城顏春嶺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天收運海口生活垃圾2800噸;縣醫療垃圾處理廠負責處理北部9個市縣的醫療廢物和相關危險廢物,每天處理垃圾量10噸。與此同時,澄邁縣加大與周邊市縣環保執法等部門的合作力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加強與海口聯合執法,對南渡江非法採砂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等活動,切實保障了南渡江流域生態環境安全。

  凝聚産業特色 精準發力

  近年來,澄邁縣圍繞省委、省政府發展12大重點産業和建設百個特色産業小鎮的決策部署,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原則,立足於《海澄文一體化綜合經濟圈發展規劃》中的澄邁縣4大定位,著力發展熱帶高效特色農業、新型工業、互聯網産業、休閒低碳旅遊業等11個主要産業,其中,熱帶高效特色農業、互聯網産業等4個産業已經成形,加快成勢。特別是互聯網産業龍頭園區—海南生態軟體園發展迅猛。

  沿著海南生態軟體園區內寬闊的道路走下來,騰訊、微軟、東軟、巴別時代、北京網庫等産業巨頭的招牌錯落于綠樹花叢中;第三時間商業街裏,萬達影城、屈臣氏、時尚生活館、兒童職業體驗館等豐富的配套體驗正在昭示著這個園區勃勃向上的發展力。

  海南生態軟體園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海南互聯網産業集群大行動”,一批重要的引擎項目先後落戶園區,形成良好的産業聚集和人才聚集。同時,積極實施互聯網+旅遊、互聯網+農業、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等4大互聯網工程,計劃每個領域“十三五”期間培育出100億級生態型標杆企業,推動海南互聯網産業跨越式發展。

  園區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各方面建設發展快速推進。目前,海南生態軟體園建成80萬平方米,帶動周邊開發1000萬平方米。園區産值年均增長46.7%,稅收年均增長超過105.5%,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25.5%,創造了澄邁獨一無二、無可複製的“特區速度”。

  澄邁縣積極發揮北部沿海的區位優勢,合理開發利用岸線資源,加快馬村港建設,形成了依託馬村港和以港口為主樞紐、公路為主通道、鐵路為主骨架的綜合運輸體系。總投資33.62億元,積極推進馬村三期集裝箱項目和多用途碼頭項目建設,正建設2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和3個1萬噸級多用途泊位以及150米工作船兼顧生産性泊位,年設計吞吐量共計115萬TEU和件雜貨80萬噸,建成後,將進一步提升“海澄文”港口吞吐能力。

  澄邁縣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牢牢把握海南省總體規劃佈局,因地制宜探索澄邁縣空間類2015—2030年的總體規劃。總體規劃積極銜接“海澄文”一體化發展規劃,順應三地“分層、組團、軸向”的發展趨勢,空間發展採取“北強、中優、南控”的策略,積極打造濱海綜合産業帶和濱江休閒旅遊帶兩條城鎮發展帶,主動扛起“海澄文”西翼産業發展板塊重任,優化了“海澄文”地區空間佈局。

  近年來,通過一體化體制、機制、措施的改革與創新,鞏固了澄邁全省工業基地的地位,實現了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設施的共建共享。

  下一步,澄邁縣將積極落實新發展理念,從更高層面挖掘自身優勢,謀劃澄邁新一輪改革發展,重點把握好區域協調和找準定位兩個原則,走差異化發展路子,不斷提升澄邁的作用和分量,加快推動海澄文“一體化”發展,為建設美好新海南扛起澄邁擔當。

  嚴守生態紅線 共繪“一張藍圖”

  澄邁縣“多規合一”改革綻放活力

  2015年,澄邁縣啟動編制《澄邁縣“多規合一”(2015-2030年)》工作。在嚴守生態底線的前提下,摸清家底、消除多規矛盾、調配整合資源,最終實現了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

  澄邁縣突出戰略引領,將澄邁定位為“海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互聯互通前沿、低碳工業基地、品牌農業之鄉和宜居養生福地”,重點承擔“海南省航運樞紐和開放門戶、南海資源開發與服務保障基地、海南省低碳製造業、現代物流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高地、全國重要的生態宜居與休閒養生度假勝地和瓊北熱帶特色農業與都市農業基地”五項職能,並將戰略規劃作為全縣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澄邁縣多規合一工作突出區域統籌性,打破行政區劃壁壘,對接、落實《海南省總體規劃》戰略佈局,全面融入與推進“海澄文一體化”。以“戰略規劃”和“一張藍圖”為綱領,全面統領各部門各類型空間規劃,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區、水系藍線、歷史保護紫線、永久基本農田、林地、城鎮開發邊界、鄉村建設邊界、産業發展邊界、旅遊開發邊界、海洋保護邊界、基礎設施邊界等具體控制線,全面強化政府對空間資源的管控能力。

  同時,以“多規合一”改革為契機,創新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率先在海南生態軟體園開展最大限度簡化行政審批試點,制定“兩書一制度”(企業、項目依法依規投資經營承諾書、行政審批人員廉政保證書和行政審批人員免追責制度)。

  縣級行政審批的事項,將項目從申請到竣工驗收需要的審批時間從425天縮減到37天,實現了簡化行政審批達80%以上。在入駐型企業方面,全面實現“零審批”。

  老城開發區創建了“四個一、五個制度”,率先對管理機制和服務機制進行了創新,形成了“多規合一”的制度雛形:“四個一”:一條紅地毯鋪路、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支筆審批; “五個制度”:《服務承諾制》《項目跟蹤責任制》《服務限時制》《首問負責制》《社會治安保障制》。結合老城開發區經驗,在“多規合一”改革前提下,結合“放管服”行政審批改革,澄邁縣積極探討本縣行政改革,主要在産業園區內,率先實行以區域性評估評審代替項目入園審批制度。

  開展“多規合一”改革,是從深化改革的全局高度提高對總體規劃引領作用的認識。澄邁縣以政策為綱,以園區為點,“多規合一”之路越走越坦蕩。(李金波)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