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中學是一所基礎薄弱的鄉鎮中學。多年來,由於條件艱苦、待遇不高等原因,優秀教師引不進、留不住,孩子們對優質教育的渴望成了家長們心裏的痛。
令他們驚喜的是,2016年底,借著“好校長好教師”引進工程這陣東風,新校長包瑞從甘肅省遠道而來,用不到一年時間書寫了這所中學新的歷史:在2017年的中招考試中,該校綜合指標增長率躍升至全縣第一,考試平均分提高了50.1分!
群眾的獲得感真真實實地寫在臉上。“孩子的成績變好了”“我家的‘貧困帽’摘掉了”“我家的新房蓋好了”……這些喜氣洋洋的對話,為歲末的海南奏響了動聽的民生樂章。
加大投入
不斷健全民生保障體系
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重要論述和實踐清晰地勾勒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民生邏輯”。
而在大海之南,“人民至上”的熟悉旋律同樣始終在耳畔縈繞——2017年,省第七次黨代會將“人民幸福”寫進未來5年奮鬥目標。一組數據向我們亮出答卷: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民生支出達到1002.5億元,佔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6%,同比增長7.2個百分點!
真金白銀的投入,令教育、醫療、住房、社保、住房等民生項目得到了有力保障:在教育方面,全年共安排中央和省改薄專項資金9.52億元,使得貧困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在醫療方面,城鄉醫保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人均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提高到50元;在住房方面,著力於全面解決貧困戶危房問題,力爭到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改任務;在社保方面,優撫救濟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特困救助供養標準由當前的集中供養每人每月450元、分散供養每人每月350元統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00元……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保障體系在海南不斷健全。
破舊立新
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2017年1月17日15時51分,吉林省參保人李女士在解放軍總醫院海南分院辦理出院手續,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完成了醫療費用即時結算。這是歷史性的時刻!國家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平臺于2016年12月底正式上線運行,海南是首個實現與國家平臺聯網的省份。
2017年,海南民生改革紮實推進,解決了許多深層矛盾,整治了大量沉疴舊疾。
心裏更加踏實——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設定年度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明確到2017年底,全省公立醫院醫療費用平均增長幅度控制在10%以下。
辦事更加快捷——繼續推進“多規合一”下最大限度簡化審批,將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等3個試點園區審批改革經驗向省內其他園區推廣,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生活更加方便——剛剛上線的“椰城市民雲”APP對接了海口31個部門,海口市民只需輕點手機就可享受查詢信息、生活繳費、尋求幫助、智慧提醒等跨部門、跨平臺的一站式公共服務。
“如今應該簡化的程式簡化了,不該收取的費用不收了,不用跑腿的事項上網就能辦了。”常在省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業務的海口市民劉書瑤為海南民生改革點讚:“改革的協同性更強,我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也更強了!”
跨步發展
大幅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017年,海南省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消費業態越來越豐富,品質監管越來越嚴格,群眾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幅提升。
回家的路程又縮短了——海南儋州至白沙高速公路、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灣高速公路項目正式啟動,將進一步完善海南路網結構,改善中部貧困地區交通條件,對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消費的渠道又拓寬了——首批涵蓋18個市縣的61個“共享農莊”創建試點投入建設,消費者可以租賃一方良田,盡享綠色田園生活,更能轉變成為投資者,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美貢獻力量。
入口的食物更安全了——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放心肉菜示範超市”、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示範街(區)等樣板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將進一步提升食品行業整體安全管理水準。
在日前召開的2017上海——海南醫院管理與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上海的多家醫療機構分別與省衛生計生委、海南醫學院及海南省20多家醫療機構簽署了29個項目合作協議。
文昌市東閣鎮南明崀村村民邢益農早已體會到其中利好。他的老伴罹患肺癌,今年在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託管的同濟文昌醫院成功接受了手術:“沒想到在家門口就把大手術做了,花銷少很多,報銷比例也高了很多!”
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張張明媚的笑臉,讓十九大報告描繪的民生新藍圖在大海之南更加具體、更加生動。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