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蔬菜航母”載著農民奔小康
2020-07-14 20:03:33來源: 新華社編輯: 于靈爽責編: 馮鈺穎

  “快嘗嘗,柿子熟透了。”

  黑龍江省賓縣永和鄉農民張淑英忙活一上午,身前採摘的番茄堆成了小山。休息時,她一邊擦汗,一邊和記者聊起來。不遠處,一車車已經裝箱的柿子正準備運往南方市場。

  柿子甜,張淑英説她心裏更甜。家有病人,她在當地政府幫助下到哈爾濱永和菜業有限公司打工。“一個月能掙2800元。”她説,以前種苞米年收入四五千元,現在兩個月頂過去一年。她順利脫貧。

  擁有寒地黑土優勢的黑龍江省近年來加快打造綠色蔬菜品牌,推進“北菜南銷”。作為全省重要設施蔬菜生産基地之一,永和菜業有限公司有設施蔬菜4500畝、露地菜8000畝,鋼架大棚1700棟。當地人很自豪,“這是咱的‘蔬菜航母’。”

  “我們60%的蔬菜賣到南方。”永和菜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慶堂説,儘管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但全年蔬菜銷量預計兩萬多噸,比去年還多。

  黑土地的綠色蔬菜因何走俏南方?李慶堂有自己的“種菜經”——“緊跟市場走”。

  2012年企業成立,李慶堂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合作,培育良種。好菜種出來,銷路卻成了“攔路虎”,好菜賣不上好價錢。

  李慶堂從市場找出路。他到哈爾濱一家蔬菜大市場打工,摸清蔬菜銷售的“門道”。他跟蹤收菜大車到南方的農貿市場,“我們每斤1元錢的番茄,那裏能賣4元錢。”他説。

  瞅準這一點,李慶堂在北方蔬菜集中上市、南方蔬菜淡季時,主攻“北菜南銷”,佈局銷售網絡。經過嚴格檢驗,這個蔬菜基地成為上海、杭州等城市蔬菜直供基地。

  富了不忘鄉親。永和菜業有限公司採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每畝1000元租種農民土地,遠高於市場價。為40多戶貧困戶免費發種子、化肥,並高於市場價回收農産品。

  在永和菜業基地,一棟棟蔬菜大棚蔚為壯觀。貧困戶趙文學正在棚內除草,他因病致貧,把家裏6畝地流轉後,每年收入6000元,在基地打工還有另一份工資。

  “我和公司簽了7畝種植合同,又種了果苗,靠這些現在已脫貧。”村民趙雲峰説。

  永和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王洪彪説,該企業每年為貧困戶預留30至50個崗位,僅此一項帶動貧困戶年人均增收超萬元。

  立足蔬菜産業,2018年永和鄉把400余萬元扶貧資金注入永和菜業有限公司,創建“1+2+6”模式,即1個大棚,帶動2個貧困戶,蔬菜配送6個城市家庭。目前,這種模式帶動全鄉221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500元。(記者 李鳳雙 王春雨 強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