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2020-07-23 13:48:55來源: 新晚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馮鈺穎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參加“哈夏”展演的歌劇《孫武》節目單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花13萬買來的“哈夏”嘉賓簽名簿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于常瑞和他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博物館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老人自辦“哈夏”博物館 有生之年要把藏品捐給國家

  72歲的于常瑞是中國收藏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藏品的第一人。今年,他在東大直街的地下古玩城租了60多平方米的門市房,建立了一座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博物館,裏邊陳列了他近60年收藏的2萬件“哈夏”藏品,這位收藏家是親歷了34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哈夏粉絲”。他説:“我想在適當的時機,把全部藏品通過‘哈夏’組委會捐給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感謝這座城市讓我實現了夢想。”

  A

  1961年

  靠撿廢品

  看首屆“哈夏”

  于常瑞説,小時候周圍很多人都有收藏東西的愛好。大人攢小人書、雜誌、票證,小孩則喜歡攢糖紙、煙盒、畫片等。1961年夏天,12歲的于常瑞聽人説,首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要舉辦了,門票3角錢。由於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沒有錢買票,他只好去工地撿碎玻璃賣錢。為了攢夠門票錢,即使劃破了手,他也沒放棄。攢夠了錢,買了票在青年宮觀看了開幕式文藝演出。演出結束後,于常瑞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回到家。那次音樂會讓他印象深刻,買來的第一屆“哈夏”開幕式節目單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此後,于常瑞每屆“哈夏”必看,而關於“哈夏”的所有物品,只要能找到的他都想盡辦法弄到手。那時候他根本不知道這是收藏,只是興趣所致。這一攢就是幾十年,每屆開幕式和閉幕式,于常瑞一定到場觀看。用這種方式,他攢了歷屆“哈夏”全套節目單、演出服、門票、畫冊、歌譜等大量物品。上世紀80年代收藏風開始流行,于常瑞將自己攢東西的愛好變成了專業收藏。

  B

  歷時59年

  收藏成為

  生命的一部分

  于常瑞收藏“哈夏”的衍生品像著了迷,無論對方提出什麼條件,他都要想辦法收集到手。有一次,大雨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打著“哈夏”音樂會的雨傘,他冒雨和人溝通,買了把新雨傘跟人家換。他的“哈夏”藏品有一兩元收購的門票,有幾百元、上千元收購的節目單,也有上萬元收購的證書。最貴的花了13萬元,是李谷一、郭頌、閻維文等53位知名人士簽名的嘉賓簽名簿。

  于常瑞為了集全“哈夏”節目單,奔波于歷屆“哈夏”演出現場,幾十年如一日。有一位老收藏家藏有5張第六屆“哈夏”節目單、12張第十七屆的、3張第十八屆的,于常瑞就去商量轉讓,無論給多少錢老收藏家就是不賣,于常瑞就常去溝通,這一去就是十多年。終於,老收藏家被他的執著給感動了,以5500元的優惠價格轉讓。這些年于常瑞收購“哈夏”物品花了200多萬元,他把平時經營古玩、字畫、電影放映機等藏品賺來的錢都購買了藏品,還搭上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其實他也有機會用藏品來賺錢,每次有人要高價購買時,都被他婉言拒絕。

  于常瑞的做法得到了愛樂者們的支持,很多人送來了自己的收藏,文化衫、紀念幣、鑰匙扣、海報、節目單、門票、簽名照,還有人把“哈夏”自己獲得的獎盃、證書、成績冊都送給了他。其中,“哈夏”開幕式導演組的文化衫就是記者送給他的。

  C

  寫一本書

  記錄淘寶

  “哈夏”的經歷

  拿著各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門票、節目單,于常瑞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述著“哈夏”的故事。為了收集這些物品,他節衣縮食去外地收購,去地攤尋覓,在全國各地淘“哈夏”的周邊物品。如今,他的“哈夏”寶貝得到了收藏界的認可,有大收藏家要出鉅資購買。老于説:“有人最高出到300萬元,但我不賣,只能交給國家,這些物品是屬於這座音樂之城的。”老于一直有個心願,繼續完善豐富藏品,寫一本關於“哈夏”的書,把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來龍去脈、歷史沿革都寫到書裏面,再配上他收藏品的實物圖片,讓熱愛音樂的市民們都能看到他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博物館,了解“哈夏”的光輝歷程。(記者 申志遠 文/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