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建設一年亮點頻出 33項改革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
2020-08-31 09:44:33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瀅溪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建設一年亮點頻出 33項改革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

松花江北岸,一座現代化新城拔地而起。記者 郭俊峰 攝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建設一年亮點頻出 33項改革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

黑龍江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生産線。記者 蘇強 攝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建設一年亮點頻出 33項改革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

綠地國博城建設現場。記者 邵國良 攝

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建設一年亮點頻出 33項改革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

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在為企業辦事人員服務。 記者 李愛民 攝

  去年8 月30日,在一片翹首以待的目光中,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揭牌,自貿區哈爾濱片區由此開啟歷史使命。

  一年如許,踐行著“制度創新高地”的功能定位要求,自貿區哈爾濱片區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對俄合作模式、強化區域聯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高標準、高品質建設,亮點頻現,全力向著龍江改革的策源地、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開放高地、高端人才和現代産業的集聚地加速邁進。

  制度創新不斷營商環境排名大幅躍升

  成功複製上海等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169項,總結推出了33項省內首創或國內領先的改革試點案例,其中,創意和知識産權收儲和育成機制、構建新型治理模式等多項制度創新成果,被推選上報商務部或被評選為省內優秀創新成果。

  一年來,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制度創新可圈可點,“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邁向一流。

  “我們大膽改革,通過重構行政審批管理體系、推出系列貼近企業、群眾需求的創新舉措,運用數據化信息化手段,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保障,使營商環境建設統籌有序推進。”自貿區哈爾濱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任海龍説。

  對照世行標準開展營商環境評估,以評促改。自貿區哈爾濱片區著力推動行政審批管理體制重構,推出了“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將487項行政許可事項中的97%劃轉至行政審批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整合14個部門的執法人員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隊伍之外無執法”。

  同時,著力精簡優化審批環節,推出了“企業智慧登記4.0審批系統”“工業倉儲類項目承諾制開工”等眾多改革舉措和“我要開網吧”等39項利企惠民訂制服務套餐,極大地提升了市場主體和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經普華永道評估,短短10個多月時間,自貿區哈爾濱片區營商環境在世界190個經濟體的排名中提升28名。

  強弱項、補短板

  對外合作取得新進展

  一年來,自貿區哈爾濱片區聚焦打造對俄羅斯和東北亞全面開放承接高地的目標要求,努力破解外向型經濟規模偏小,遠離邊境口岸對外物流成本偏高等瓶頸制約,積極打通對外合作的物流鏈、産業鏈、金融鏈和科創鏈等四個鏈條,對外合作邁上新臺階。

  在物流鏈的打通上,引入了萬科中俄産業園、對俄進出口農産品交易中心、龍運集團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坤維恒線上新經濟電商産業園等一批對俄産業園區和功能平臺項目落地。

  在産業鏈的打通上引入飛地經濟模式,採取店、廠、商分離的運營模式,與沿邊口岸城市合作籌建對俄跨境農業産業鏈合作項目。

  在金融鏈的打通上成立了全國首家中俄跨境金融服務中心,開通了NRA賬戶,對俄金融合作拓展至資金清算、外匯交易、現鈔調運等11個領域。

  在科創鏈的打通上,在俄羅斯建立格林伍德離岸孵化基地,推動省工研院對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全面投入運營。

  四鏈的打通,加速了自貿區哈爾濱片區對外合作實現新提升,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中心樞紐地位進一步鞏固和加強。

  利好政策頻出

  現代産業集聚地加速形成

  一年來,自貿區哈爾濱片區著力加大集聚生産要素和市場主體的政策供給力度,制定出臺了促進産業集聚的“黃金30條”、支持改革創新的“新驅25條”,最大限度地讓利於企業。

  與此同時,積極強化涉企服務,幫助珍寶島藥業、海鄰科和秋天虹等企業有效解決了將中藥材銷售納入農産品增值稅進項核定扣除試點、知識産權質押貸款和進口商品市場準入等難點問題,自貿區的政策潛力和吸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

  從獲批以來截至今年7 月末,哈爾濱片區新增企業3028家,外資進口企業871家,新設外資企業20家,直接利用外資1 .06億美元;招商引資項目46個,協議引資1720.04億元。

  “投資必過山海關,項目優選自貿區”正在自貿區哈爾濱片區成為新常態。(記者 薛婧 李愛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