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大慶保護性耕作全省站排頭
2020-12-08 09:43:20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免耕播種320萬畝 兩項標誌性指標位居第一 大慶保護性耕作全省站排頭

  “‘40/90’少耕高産栽培技術,通過深耕再加秸稈還田,讓地越種越肥。”大慶龍鳳區龍鳳鎮久青村農民王殿生最近逢人便誇“40/90”新技術。他説,今年用這項技術種了480畝玉米,畝增産200斤以上,準備明年多種1000畝。

  王殿生所説的這項新技術,正是大慶市從抓免耕機械配套、監測儀安裝、技術模式推廣和示範基地建設入手,著力推進的以玉米秸稈覆蓋免(少)耕為主的保護性耕作制度推廣舉措的重要內容。

  記者從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全市免耕播種320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223萬畝年度任務目標,免耕監測儀安裝和衛星監測免耕播種面積兩項標誌性指標位居全省第一。

  “保護性耕作是一項能夠實現作物穩産高産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可持續發展農業技術,它的核心要求是在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的情況下進行少免耕播種,具有防治農田揚塵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節本增效、減少秸稈焚燒和溫室氣體排放等作用。”大慶市農業農村局農機科科長謝文發介紹説。

  據悉,大慶在制定《大慶市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實施方案(2020-2025)》基礎上,大力推廣市農技中心研發的“40/90”少耕高産栽培技術。大慶市農業農村局總結形成了“40/90”全程保護性耕作技術方案,按照市場化運作機制組成了由首席技術專家張志發組成的“40/90”模式推廣組,以縣區為單位落實農資企業、大戶、合作社和村組幹部開展示範引領,今年市內推廣面積達到10萬畝,並輻射到綏化市、松原市等地;同時,市縣兩級組建了保護性耕作專家組,在農機農藝技術配套、種肥藥管理、中耕深松等方面切實加強培訓和指導,推動了保護性耕作技術有效落地。(崔義鑫 記者 李民峰 趙吉會)

  連結

  “40/90”少耕

  高産栽培技術

  核心為秸稈條帶集行、免耕播種、條帶深松,主要優勢為秸稈全量還田、保墑抗旱、蓄水防澇、穩産增産。通俗講就是深耕再加秸稈還田,讓地越種越肥。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