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哈爾濱市通河縣:讓文明鄉風吹遍農家小院田間地頭
2021-02-04 09:41:06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通河縣自2018年成為全省第一批、2019年全國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以來,在鄉風文明建設中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以強化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以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採取“四抓”舉措,使鄉風文明建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文明新風吹遍了田間地頭和農家小院。

  抓價值引領 打牢思想基礎

  鄉風文明建設核心在“人”。通河縣堅持以幹部帶頭、黨員帶領、典型帶動的示範作用變成全民參與的多點開花,農民有了精氣神,“軟實力”提升了鄉風文明“硬指標”。

  全縣82個行政村全部實行黨政一肩挑,建設村、青山村等在黨支部帶領下變成遠近聞名的“花園村”。一些村鎮在改善人居環境上,由黨員帶頭清掃街道,每10人一組包街檢查衛生,定期公佈紅黑榜名單,帶動和提升了村民主動性。如今,在通河鄉村流行這樣一句話:“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

  通河鎮強化“支部引領”作用,黨員幹部必須建成乾淨整潔示範戶,做給農民看,帶領農民幹。村內外公共地段、道路兩側、河岸溝渠重點地段,全部劃分片區,由黨員和幹部分片包區,進行無死角的清潔整潔。村屯垃圾收運實行“黨員包戶”制度,每人負責一部分農戶垃圾投放監管,形成了“黨員收集、村統一、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模式。目前,已打造黨員示範街道3條、黨員示範戶30戶。

  通河鎮樺樹村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全體黨員率先簽訂了“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承諾書,動員親朋好友少隨禮、少辦酒席,提倡婚事新辦、喪事簡辦,主動做移風易俗的踐行者、引領者,使文明新風在鄉村落地生根。

  通河縣還積極發揮道德模範的示範引領作用,在全縣深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評選出市級十星級文明戶82戶,縣級十星級文明戶820戶,推選好鄰居、好公婆、好兒媳、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1000余人。一批批優秀典型代表,詮釋出文明和諧的良好社會風尚,引導農民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抓環境整治 強化物質支撐

  鄉風文明建設基礎在“物”。通河縣堅持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産業環境建設三管齊下,以物質文明建設的日新月異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水漲船高。

  通河縣以通村公路為軸,將樺樹村、金河村、建設村等6個村、8個屯串聯成片,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讓家裏門外凈起來、房前屋後綠起來、村莊環境美起來、農民群眾動起來,共同建設幸福家園、美麗鄉村。去年,通河縣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評為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生活環境。以建設宜居宜業生活環境、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為重點,創建人居環境美、道德素質高、社會風尚好、文化服務優、農民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廣泛組織志願者積極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國衛生運動,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

  青山村實施了道路硬化、柵欄改造、邊溝整修、廣場建設、庭院美化、廁所改造等七項惠民工程,以人居環境美起來推動農民文明素質高起來。2017年,青山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省級生態村。

  堅持生態立縣戰略,目前,通河縣國家級和省級生態鎮、生態村分別有2個、6個和75個,國家重點鎮、省級百強鎮示範鎮、風情小鎮和精品村總數達10個。

  抓移風易俗 引領時代新風

  鄉風文明建設關鍵在“風”。通河縣堅持鄉風、家風、民風建設三位一體,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轉化為情感認識和行為習慣,使良好家風匯成淳樸民風,融成文明鄉風。

  有規矩才能成方圓。通河縣各村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完善村規民約,設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以“村規民約”對紅白喜事的隨禮標準、酒席規模等進行合理界定,逐漸成為村民自覺遵守的準則,用制度化的形式帶動農村“民風”的轉變,積極、健康、向上正成為通河縣鄉風文明的真實寫照。

  去年入選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的樺樹村,把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對農村裏好人好事、不文明現象、封建迷信現象進行評議,潛移默化地引導群眾。

  有一年樺樹村8名學子考上大學,但沒有一家一戶大操大辦慶賀。村裏為金榜題名的學子召開了表彰大會,村民們敲鑼打鼓擁著學子繞村一週,學子、家長和村民們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金榜題名不擺酒席,樺樹村新人結婚也由村幹部用花轎抬著新娘,敲鑼打鼓繞村一週,成為“網紅”婚禮。

  “村民間少了攀比鬥闊,紅事村幹部抬轎喜慶熱鬧,白事莊重嚴肅不丟面子不浪費,多了文明風氣,村民都很支持。”樺樹村駐村第一書記王仲明説。

  樺樹村把每年的9月12日定為“仁孝節”,60歲以上的老人共享兒女奉上的百壽宴,形成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如今,破除陋習、孝老愛親、團結鄰裡的文明新風深入人心,轉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全村形成“移風易俗、節儉養德”的文明風尚。

  抓文化惠民 推動持續發展

  鄉風文明建設根本在“化”。通河縣堅持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時尚文化三措並舉,以文化人築牢鄉風文明之魂,創建農民精神高地。

  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持續舉辦“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打造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7個傳統節日品牌,每年培訓村文藝骨幹600余人,組織廣場演出300余次,送戲下鄉270余場,放映電影940余場。各鄉鎮共有文化團隊(小劇團)14個,每年各鎮交流演出100余場次,受益群眾10萬餘人次。

  省級文明鄉鎮富林鎮長興村成立了小劇團、秧歌隊、廣場舞隊,利用3200平方米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組織群眾開展系列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滿足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建設村有3支百人規模的文體活動隊,定期組織秧歌、歌曲、舞蹈、朗誦比賽等系列活動。2019年,建設村文化活動帶頭人王麗君入選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

  近年來,通河縣還打造了國際藝術村、國際民宿村、鏵子山電影主題民宿聚落等特色文化品牌,舉辦了農民春晚、農民文化節、好歌大家唱、原創廣場舞選拔賽等系列文化活動,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好玩有趣的文體娛樂活動,以文化人、化風成俗成為通河文明建設的現實寫照。(記者 白雲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