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水稻種植 滿滿的都是高科技
2021-05-11 09:34:3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水稻種植 滿滿的都是高科技

一盤盤捲起的種子“晶片”植入稻田。 本報記者 吳樹江攝

水稻種植 滿滿的都是高科技

改完後的高標準稻田內,可以多臺插秧機同時作業。 本報記者 吳樹江攝

  “今年播種季,水稻種子需125克,放入58釐米×28釐米類似蜂巢的軟碟,‘工廠大棚’孕育35天后,每盤出秧苗4400株左右,一畝地需要33盤秧苗。”北大荒集團軍川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部長李鴻冠站在插秧現場的田埂上告訴記者。

  一盤盤秧苗,恰似一塊塊“晶片”,擺放在一台臺融合科技化、數字化、智慧化的插秧機助推槽中,將“晶片”中嫩綠的秧苗,精準植入高標準農田中,秧苗株距分毫不差,一排排整齊秧苗與凸顯的田埂,勾勒出一幅幅直線加方塊的農業壯美畫卷。

  9日,淅瀝瀝的小雨滋潤著黑土地,種植戶高海雷甭提有多高興了,因為他家270畝水田插秧的活兒,馬上告捷了。高海雷坐在運苗車上,看著地里正在作業的高速插秧機説:“今年的插秧要比往年快了3天,秘訣就是四個字,地好、車好。”

  原來,高海雷種植的這塊水稻田,從去年秋天開始就變了模樣,“顏值”高了,實用性也更強了。格田改造“田變口”。以前,這塊270畝的水田裏分為了56塊小池田,插秧機作業就相當於要在56個格子裏挨個轉圈圈。經過標準化格田改造,56塊小池田變成了14塊大池田,便於機車作業提高效率,通過減埂擴池,又增加了4畝地的種植空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應用衛星平地技術,整塊地的距離誤差不超過3%,無論泡田整地,還是機械作業都更加精準。

  讓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軍川農場有限公司的稻田裏,處處感受到科技的力量。

  氣象信息“地頭瞅”。土壤墑情監測站和微信氣象站就在自家地裏,今天的天氣如何?地頭的氣象信息欄看一眼,當前空氣濕度、土壤濕度、光照、雨量、風力、風速、水質等11項信息一目了然,種植戶可以根據這些信息隨時調整生産作業。

  智慧灌溉“點一點”。水稻種植,水層管理是高産的關鍵因素之一,以往的水田管理,需要挨個地塊觀察,而現在每塊池田裏,都配置了智慧檢測器,可以直接感應到水位高低信息,併發送到種植戶手機裏,配合太陽能發電機帶動水閘,只需要坐在家裏點一點螢幕就行了,既節水、又方便。

  自動導航插秧機“隨便走”。有了自動導航設備的輔助,不管你是有著多年插秧機駕駛經驗的“老司機”,還是初次上陣的“萌新”,只要提前打好標記點,都能插出筆直的秧苗。節省了人工,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像這樣的自動導航插秧機在軍川農場有限公司有170台,佔全部高速插秧機的9%,這個數值逐年遞增。

  該農場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劉世水在插秧現場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從5月5日正式開始水稻插秧,有了高科技插秧機、配上高標準農田,讓水稻插秧能夠高效、高品質地‘加速度’作業。預計5月20日,51萬畝水田將全部插在高産期。”( 李紹斌 記者 吳樹江)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