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龍江綠色食品飄香上海灘
2021-05-12 09:48:57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龍江綠色食品飄香上海灘

參展現場。

  以“中國品牌,世界共享;聚力雙循環,引領新消費”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品牌日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我省40余家綠色食品自主品牌企業組團精彩亮相,線上線下齊發力,“龍江好米”“黃金奶倉”“健康五穀”“肉中貴族”“綠野仙飲”五大板塊名企名牌吸引了眾多關注的目光,在展會中獨放異彩。

  龍江食品展示品牌力量

  黑龍江是世界公認的黑土帶、黃金玉米種植帶和黃金奶牛養殖帶,地域廣闊、土壤肥沃、環境優良,8500萬畝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49個登記保護農産品地理標誌,13個中國農業品牌目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形成打造“綠色有機、寒地黑土、非轉基因”食品的獨特優勢。從開幕開始,黑龍江展館圍滿了洽談諮詢參觀的客商,他們表示,黑龍江綠色、環保、無污染,産品品質更加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牡丹江康之源有限責任公司展臺前,張兆吉董事長講起火山岩石板大米的品牌故事津津有味:米在古代是錢的意思,有米就有錢,蘊涵美好的寓意。目前公司針對不同客戶人群設計定制産品,婚禮上的喜米、老人壽米、月子米等等,配合不同的文案、祝福的卡片、精美的包裝,滿足中高端市場人群的需求,希望通過展會把牡丹江大米尤其是火山岩大米的文化底蘊宣傳出去。

  大莊園肉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40多歲的王女士説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公司的幾公里免費配送服務,“每次收到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送來放心的牛羊肉製品,心裏都充滿感激之情。”

  品牌和消費者的故事説不完。大莊園、秋然米業、元盛食品……黑龍江的綠色食品在博覽會上展示著來自龍江的品牌力量。多年來,我省打造了一批國內知名品牌:36個産品獲得“中國名牌産品”、32個企業獲得“中華老字號”、102個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培育了一批省內知名品牌:462個産品獲得黑龍江名牌産品,102個企業獲得龍江老字號,590個商標獲得黑龍江省著名商標。北大荒品牌入選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位列第430位,品牌價值達到1028.36億元。

  線上線下競相展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龍江企業對外宣傳和展示意願非常強烈。他們積極走出去探尋市場機會,在世介面前競相展示形象。省發改委工作人員表示,為了最大化展示我省企業整體形象,專門在展廳設立了企業logo標誌墻和産業分佈圖,從參展40家企業輻射整個行業企業和自主品牌。

  不僅線下,線上的直播展示也緊鑼密鼓。

  “三人行稻花香,比普通水稻的生長週期長20天左右,這款水稻對積溫、氣候、水質的要求特別高,它的特點是氣味清香、口感微甜,米飯燜熟後,微軟中含有筋道,剩飯也不回生。”延壽縣仁傑米業有限公司線上直播間一派火熱,該公司是一家集種植、加工、銷售、互聯網運營為一體的全産業鏈公司。總經理李闖説,希望能夠通過這個活動,宣傳公司口碑,傳播企業文化,讓百姓了解仁傑米業,信賴三人行品牌。

  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礦泉飲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産自牡丹江市的甘溝優質礦泉水系列産品敏銳捕捉市場變化,虎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宋傳強告訴記者,他們礦泉水的特點是偏硅酸含量高,對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水分子團小,利於吸收。希望通過展會,了解市場最新需求,在開發大眾市場的同時,向中高端市場發展。

  希望克服疫情影響,多接觸新客戶;希望暢通招商渠道早日拓展市場;希望走出來擁抱更多的市場機遇,眾多的龍江企業表達了同樣迫切的心情。

  龍江品牌走上創新之路

  每一個品牌的成長,都詮釋著企業闊步挺進的艱辛付出和品牌抱負,創新是品牌發展不變的主題。黑龍江神頂峰黑蜂産品有限公司的蜂産品在展會上大受歡迎。董事長戰立新在蜂蜜行業耕耘多年,從品牌創建之初就不斷創新,自我突破。從抓基地、抓協會、抓標準認證起步,到打造黑蜂産業園蜂情園,開展認養一箱蜂的創新行銷模式,再到以椴樹花蜜節活動為載體,將鄉村振興三産融合融為一體,向蜜蜂文化産業縱深發展,完成蜜蜂博物館,蜜蜂主題館民宿項目建設,打造全産業鏈。把小蜜蜂做成大産業。

  龍江品牌闊步向前,初創品牌也當仁不讓。哈爾濱神樺匯康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炳海表示,雖然産品新起步晚,但互聯網時代,新未必就等於慢。黑龍江獨具樺樹資源,亟須探尋市場渠道。希望借助平臺展會宣傳機會,讓更多消費者了解黑龍江的好産品。同時也更多的學習同行的創新經驗,讓自己的産品更有競爭力。(文/攝 記者 王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