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肇源三岔河:擁抱松花江
2021-05-19 11:03:30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肇源三岔河:擁抱松花江

三岔河,從江心島頂端明顯看出分水線。

  肇源,位於我省西南部,松花江畔的魚米之鄉。地處松嫩兩江交匯的沖積平原帶,位居哈(爾濱)—大(慶)—長(春)金三角中心,因擁有6500年有文字記載歷史和考古發現文明史,令人刮目相看。

  鋪開一卷肇源縣地圖,其版圖形狀猶如一條大龍,隨松花江走向蜿蜒安臥。翻看厚厚的肇源縣誌,一句“金太祖肇基之地”,更讓肇源充滿鐵馬金戈入夢來的古風色彩。

  肇源茂興鎮三岔河,是松花江進入黑龍江版圖的初遇。從白山流入黑水,那一刻的“肇始”是如何而來?

  5月17日,“松花江上·百年印記”主題宣傳報道活動採訪團隊走進肇源。

  5月18日,媒體記者來到三岔河。

  不知多少年前,從大興安嶺伊勒呼裏山奔涌出一股清流,一路攜落葉松、樟子松和白樺樹的香氣,流淌成顏色深暗的嫩江,從陡峭山坡向平緩溫暖的平原地帶匯集。

  也不知多少年以後,從長白山上神秘的天池傾瀉而出一波龍潭聖水,衝破流雲急霧,逐漸奔涌成第二松花江,繼續向一片綠色草甸進發。

  嫩江,第二松花江,像兩個青春勃發的有情人,被一種召喚引領著,越過高山峽谷,融入蒼茫大地,在富饒美麗的郭爾羅斯草原相遇後,一下子放慢了腳步,流連忘返,緊緊相擁。他們在這裡的藍天白雲下百轉千回,不肯匆匆離去。

  就在這樣的兩江纏繞中,孕育出一片富饒美麗的沖積平原——肇源,交匯出一個神秘的江河奇觀——三岔河。

  從肇源縣茂興鎮南十公里處的三岔河起,松花江流經肇源縣茂興、超等、古恰、永利、肇源鎮、興安、二站、薄荷臺、三站等9個鄉鎮,盪漾出128.6公里的水岸線。

  三岔河,古稱“大口”,當地人俗稱其為“陰陽界”——發源於興安嶺的嫩江水顏色凝重,從長白山而來的第二松花江水因沙底而江水泛白,兩股大水匯合後,久久保持本色,並行數裏,在兩江交匯處形成了一條蜿蜒的、黑白鮮明的分水線,正所謂“南有涇渭,北有栗黑”,説的就是這個三岔河景象。

  三岔河,在肇源它不是一個地名,也不確切是一條獨立的河流,它是一個“方位”。這個“方位”,300多年前清康熙帝暢遊至此,觀其勝景,留下“源分長白波流迅,支合烏江水勢雄,木落霜空天氣肅,旌麾過處映飛虹”的詩句,足以彰顯其古樸而雄渾。

  臨三岔河最近的人口聚集地,就是有“古驛第一站”美譽的茂興鎮。古鎮新“茂”,一些故事必定發生在三岔河。

  王良 難忘鄉情回村建廠

  這天,離三岔河不遠處的自力村,來了位戴棒球帽和墨鏡的“外鄉人”叫王良。他身著藍色衝鋒衣,敞著衣襟,呼啦啦走路帶風。他踏著咚咚有力的腳步直奔村小學舊舍而去,那裏即將成為他的一個模具廠生産車間。

  忙活完在村裏籌備建廠的事,王良往松花江邊疾走,那裏停著他去年剛花十多萬塊錢進手的一艘小遊艇。路上,王良不時和碰面的人親切地叫著“四哥”“二大爺”。

  王良不是“外人”,他自小就是自力村的人。王良父親是茂興有名的説書藝人,叫王中明,自幼因天花而雙目失明,靠説書算命走家串戶,給家裏人掙錢糊口。王良説,小時候吃百家飯長到小學五年級,後父親病逝,他學也上不成了,小小年紀的他去了河北滄州,在那裏他十七歲開始學做模具,後來嘗試創業,娶妻生子,如今一兒一女,也有了自己的模具公司。錢掙到了,可那份鄉情還一直牽著他的心。

  “這些年在外闖蕩,就想回家,我説的家是三岔河這兒。一到夏天,就想這松花江的氣息。”近些年,他衣錦還鄉,每次再啟程回河北,都有自力村的年輕人跟著他走出去學技術,有的就在他的公司裏打工。

  “去年,王良再次回村時,決定了件大事。”茂興鎮黨委副書記何樹森“報料”: “他要在村裏投資建廠!”

  “説實話,在茂興建廠,成本高,但看著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鄉親生活還不那麼寬裕,真想幫幫他們。”王良説,舊房子已修整完畢,儀器這幾天就運到。

  江風習習,江水拍岸,涼爽中帶著青草和花的芬芳。説話間,一行人已走到江邊。王良跳上他的小遊艇,握緊方向盤,説:“走,拉你們去看三岔河!”

  孫加樂 八零後“女稻主”的志向

  當王良駕遊艇在松花江上看浪花飛舞時,距離三岔河標誌性石碑不遠處的稻田地裏,當權村萬畝方田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旗下的一台耙地“小蜜蜂”正在稻田地裏嗡嗡轉著圈。

  三岔河,在王良心裏是個鄉愁,而在“萬畝方田”女當家孫加樂眼裏,“三岔河”是個等待註冊的商標。

  孫加樂1987年出生在當權村,從小就有生意頭腦的她,敢想敢幹。2013年,25歲的她帶頭成立了當權村民樂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2019年成立大慶市躍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肇源縣三岔河萬畝方田糧食種植聯合社成立。她的合作社、聯合社和農業科技公司,服務農戶從最初的26戶發展到現在的139戶,服務水田面積從3000畝到現在的近2萬畝。

  “139戶是大農戶概念,這裡面有很多是大戶,實際服務個體農戶達800多戶。”孫加樂快人快語嗓門大。“2017年我們就用上無人機服務農田管理了!”

  在孫加樂的合作社裏,無人機作業飛手和農機操作員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愛農業的專業化新型農業服務隊伍在當權村成長起來。無人機從18台到58台,水田飛防服務面積從10萬畝到45萬畝,累計服務從30萬畝次到現在130萬畝次,覆蓋肇源縣10個鄉、鎮、場,累計服務小農戶近5500戶,帶動了116個勞動力就業。

  當權村黨支部書記付永生説,孫加樂的合作社做土地託管,推進土地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農業生産服務,真正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如今,孫加樂正在等待將“茂興三岔河”品牌商標註冊完成,到時候,她們生産的水稻和一系列農産品就有了統一的名片。

肇源三岔河:擁抱松花江

五月,肇源的水田。

  漁民和魚館的開江生意經

  三岔河一帶有名的魚把頭雷恩生,近些日子有個得意的事逢人便講:“我打著大魚了!”

  時針撥回到一週前。5月9日那天,刮了一天的風停了,雷恩生尋思還是把船推進了江裏。沒成想,大網拉上來的,竟是一條44斤重的大鯰魚!這位有著20多年打魚經歷的魚把頭,連呼“好傢夥!”

  這條大鯰魚在松花江三岔河段可是有許多“遠親近鄰”:鯉魚、鰲花、花鰱、鯽魚、白魚、牛尾巴……在肇源,和雷恩生一樣以打魚為生的持證漁民有602人,漁船301艘。松花江是一個天然大漁場,每年開江到五月中旬禁漁期前,漁船天天滿載而歸。

  江水燉江魚,在三岔河岸邊,宇彩江魚館生意不錯。經營魚館的是一對夫妻,男人王國宇,負責收魚兼收拾魚,女主人羅淑彩是廚師兼服務員、收銀員。這個時節,正是他們二人忙得腳打後腦勺的時候。10人一桌子席,魚上7種,客人邊吃邊點讚。客人誇女主人手藝好,她不好意思地緊著説:“都是這兒的魚好,咋做都好吃!”

  不過,開江魚今年目前是吃到頭了。5月16日,松花江禁漁期開始了。

  肇源縣農業農村局漁業綜合執法中隊隊長曾強説,這兩年松花江魚的體態增大了,數量明顯增加了,漁民的收入增多了,這是松花江生態保護好了的印證。

肇源三岔河:擁抱松花江

松花江肇源江段。

  天賜“糧”緣三岔河

  三岔河,嫩江的終點,松花江的起點。得三岔河靈氣的茂興鎮不負這天賜“糧”緣。

  茂興鎮距肇源縣城45公里,常駐人口10606人,去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17324元。茂興有兩萬畝水田。茂興鎮長常振興説,從鄉業村品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們去年開始著手註冊“茂興三岔河”商標,涉及商標的經營範圍有35類。下一步,將以萬畝方田聯社為依託,先期推出三岔河大米品牌,擴大三岔河商標影響力。茂興鎮還謀劃著一條三岔河旅遊觀光帶,建設三岔河萬畝方田綠色觀光區及稻田畫觀景臺。

  常振興説,我們要講好茂興故事,唱響三岔河之歌!

  夕陽挂上天際,“三岔河”大字石碑被晚霞映得閃閃發亮。這個晚上,三岔河的味道一定是江邊宇彩江魚館飄出的魚味和米香。(文/記者 張長虹 攝/記者 張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