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更整潔了、燈光更明亮了、停車更有序了,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幸福感和滿意度在大幅提升。
初夏的七台河在一點一滴中悄然改變,漸漸變成了人民期盼和嚮往的樣子。這些變化僅僅是黨員幹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一個縮影。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七台河市找準解決問題的“切口”,下足抓小、抓細的“繡花功夫”,回應“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短點”,一場場生動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蓬勃開展,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得到解決。
鏡頭一 智慧人社+綜合櫃員 跑出服務加速度
日前,在七台河市人社局社保服務中心大廳,隨著電子顯示屏號碼的變換,市民井然有序地到相應的櫃檯前辦理各種業務。市民劉女士正在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業務,辦事順利程度出乎她的意料。“不到5分鐘就辦好了,工作人員服務態度還特別好。”劉女士説,以前複印材料還要跑到外面找複印社花錢複印,現在窗口複印全免費。更方便、更快速、更簡單,在辦理人社相關業務時,市民普遍有這樣的感受。這得益於市人社局實行的“綜合櫃員制”,實現四個險種178項業務“一窗通辦、一次辦結”,每人日均業務辦理量由21件增加到43件,小窗口彰顯便民服務大情懷。
“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工作人員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轉變,從被動管理變成主動服務,業務素質和自律意識也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該市人社局社保中心主任鄭文龍介紹説。
從“現場辦”到“網上辦”再到“掌上辦”,社保服務的一次次提檔升級提升的正是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市人社局推出“互聯網+人社服務”,全力打造“智慧人社”品牌,研發推廣“七台河智慧人社通”APP,讓企業和群眾辦事又有了更便捷的業務辦理新渠道。目前,覆蓋社會保險、勞動關係、人事人才、就業創業、社保卡5個方面的業務,已上線118項業務,總註冊人數4.32萬人,總業務辦理量141筆,總查詢量8.27萬次,大幅提高不見面業務辦理佔比。
“我們秉持‘人社工作為人民、為民好事要辦好’的工作理念,以為民辦事的生動實踐推動人社服務水準持續提升。”鄭文龍説,他們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大事,做好群眾的“貼心人”;沉一線、摸民情,做好群眾的“知心人”;辦實事,解民憂,做好群眾的“暖心人”。
鏡頭二 聚焦“小事”+上下聯動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嘩嘩嘩……”打開水龍頭,一股清澈的自來水涌出,在桃山區萬寶河鎮桃山村,困擾著村民多年的用水問題解決了。這背後是“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桃山村黨支部書記時萍介紹説,去年11月份,她帶村民找到市供排水總公司,申請接通供水管線,解決用水難問題。由於冬季無法施工,今年3月初,他們再次來到市供排水總公司反映情況,市供排水總公司第一時間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勘查,克服無法使用機械的難題,用人工挖掘,4月30日完成供水管線的室外鋪設和室內管線的安裝工作,最終7戶村民通上自來水。
小小水龍頭,關係大民生。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市供排水總公司通過線上線下徵求供水服務意見和建議,開展供水服務安全隱患大排查,加大供水管網的檢查和維修力度,著力打通百姓“痛點”“堵點”,讓百姓吃上更安全優質飲用水。
七台河市供排水總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剛表示,下一步將從群眾反映的“急難憂盼”問題抓起,把小事辦實、把大事辦好、把難事辦成,有效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鏡頭三 黨史教育+綜合整治 辦到百姓心坎上
仙洞山公園承載著一代代七台河人的記憶和情感,這裡是兒時成長的樂園、青年人熱戀期約會的地方、中老年人遛彎健身的好去處。時光飛逝,仙洞山公園設施開始日益陳舊,與居民對高品質的生活追求不匹配。
傾聽民意改善民生,七台河市園林部門從群眾家門口的“小事”入手,為群眾“辦實事”也把“事辦實”。“仙洞山公園改造工程是今年3月30日開始動工,投資260萬元,預計6月30日竣工,計劃更換廣場地磚、臺階,改造廣場亮化系統、進行綠化等,為市民提供安全舒適的休閒健身場所。”市園林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唐宏軍告訴記者。
“由於年久失修,廣場地板磚脫落,我們老年人來這遛彎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冬天,特別容易摔倒,現在公園改造升級,以後我們就有更寬敞舒適的地方活動了,我也期待早日看到它舊貌換新顏。”每天都來看看工程進度的支玉柱老人樂呵呵地説。
在文華路,記者看到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正在拆除未審批不規範的牌匾,這只是綜合整治三年行動的一個縮影。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副局長于柯明介紹,針對全市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制定方案、明確細則、成立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以第一年存量治理、第二年要突破、第三年品質有提升的工作思路,重點治水、難點治污、痛點治塵、堵點治亂、焦點治違的整治理念,全員發動,全面整治,確保22項專項任務全面完成。
近日,為了將“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走深走實,七台河市又提出以人民為中心開展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徹底改善城鄉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以嶄新面貌迎接建黨100週年。(楊崴 記者 潘宏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