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     輿情智庫
發佈會直擊丨綏化:做好“固成果、防返貧”大文章 精心描繪鄉村振興時代畫卷
2021-07-08 15:47:03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 作為黑龍江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綏化市採取了哪些政策,讓6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如何防止返貧風險的發生?7月8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綏化市專場上,綏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來永見表示,經過綏化市上下共同努力,6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429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6753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為11949元,是2016年的2.96倍,高於全省平均水準,高品質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接下來就是做好“固成果、防返貧”這篇大文章。

發佈會直擊丨綏化:全力建設“業城融合、清新宜居”的新綏化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708135418

  綏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來永見現場發言 攝影 安澤

  來永見説,綏化市委、市政府已經明確“四級書記抓”“市縣鄉抓落實”領導體制和責任機制,毫不鬆懈地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

  一是穩政策。在五年“過渡期”內,綏化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政策和幫扶力量總體穩定;穩步實施政策“漸退期”,該優化的要優化、該調整的要調整。過渡期”前3年,綏化市對已脫貧的5個國貧縣繼續實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政策;同時積極研究謀劃國家和省新的支持政策,形成“政策疊加效應”,讓政策釋放出最大紅利。另一方面,綏化市要確保幫扶的針對性實效性,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基層組織力量弱的村,選優派強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真正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二是準監測。做好防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是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關鍵抓手。綏化市經過前段集中排查,精準聚焦人均純收入低於2020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1.5倍(6600元左右)的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群”,擬納入761戶1729人作為監測對象。接下來,綏化市將通過採取強有力措施,以家庭為單位,重點監測其收入支出狀況、“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等,重點關注有大病重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體的家庭,重點強化“基層幹部排查、部門篩查預警、數據比對前置、系統精準錄入、跟蹤監測幫扶、返貧風險消除、跟進動態管理”等環節,切實增強監測幫扶的精準性、穩定性,築牢防返貧的“第一道”防線。對一些脫貧戶受收入下降等因素影響而出現苗頭性返貧風險,普通農戶受因病因殘因災、突發性事件影響而出現致貧風險,綏化市將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及時將其納入監測範圍,精準預判,分類排隊,對症下藥,及時將風險有效消除,確保脫貧戶不返貧、邊緣戶不致貧。

  三是強産業。目前,綏化市脫貧戶中直接受益産業扶貧面達到96%。接下來,綏化市還要因地制宜發展好地方特色主導産業,持續發展壯大穩脫貧促增收産業,提升帶動能力,實現收入持續增長。

  四是抓就業。脫貧攻堅時期,綏化市把促進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作為穩定、可持續脫貧的重要支撐,強力抓推進。貧困戶的工資性收入佔比由2016年的16%增長到2020年的30.5%。今年以來,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已實現務工就業5.35萬人,務工就業仍然是脫貧戶增收的主要來源。接下來,綏化市還要不斷加大對外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大力推進創新創業,辦好扶貧車間,規範公益崗位設置,拓寬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切實增加脫貧戶工資性收入。

  五是嚴監管,用好管好項目資金資産,確保實現效益最大化。綏化市通過發展建設扶貧産業項目,形成扶貧資産36.9億元。今年以來,綏化市在原有基礎上加大投入力度,又規劃實施了一些脫貧産業項目。預計到年末,綏化市集體脫貧産業資産將達到42億元。這些項目資産,與農民距離最近,脫貧戶能看得見、夠得著,可直接受益。接下來,綏化市要把著力點放在“是誰的,怎麼管,如何分,誰監督,負啥責”上,健全完善運營監管有效機制,促其形成規模、産生效益,使其真正成為符合農村發展實際、增加集體經濟積累、安置脫貧戶就地就近務工就業和全面鄉村振興的有生力量。

  “我們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堅決鞏固好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精心描繪鄉村振興的時代畫卷,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來永見表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