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佳木斯:母親河亮出生態“金名片”
2021-07-26 09:11:28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進入伏天,黑龍江省各地持續高溫,依江而居的佳木斯人避暑降溫自然離不開母親河松花江。在市區沿江公園,記者看到,大人們坐在涼亭內賞江豐水美,孩子們搭帳篷、親水戲水樂水,在母親河的懷抱裏盡享清涼。

  驅車從市區一路向東,沿松花江打造的“百里綠色稻米長廊”,一眼望不到邊的稻浪飄香,讓人沉醉。松花江水質的提升也讓佳木斯綠色農業、有機農業邁上了新的臺階,讓綠色農業和文化旅遊成為新名片,為佳木斯推動高品質發展開闢了新空間。

  這一切都離不開近年來佳木斯市河湖長制的長效治理。

佳木斯:母親河亮出生態“金名片”

松花江佳木斯段外灘公園。圖片由佳木斯市水務局提供

  東北三省唯一一條國家首批示範河湖

  松花江是佳木斯人民的母親河、綠色農業的命脈河,流經佳木斯市境內長度305公里。近年來,佳木斯市委市政府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大三江一體化”的整體規劃,整合各方資源,著力將松花江佳木斯段建設成為防汛安瀾河、生態安全河、農業命脈河、冰雪旅遊河、文化傳承河,全力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示範河湖樣板。

  2019年11月,松花江佳木斯段被水利部列為東北三省唯一一條入選全國第一批示範河湖建設名單。佳木斯市認真按照國家級示範河湖建設要求,秉持“大三江一體化”的治水觀念,深入實施了18項重點工程,有效提升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打造水景觀、傳承水文化,取得較好成效。佳木斯市水務局局長、市河湖長辦常務副主任張惠峰對記者説:“示範河湖建設以來,佳木斯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組長的示範河湖建設領導小組及指揮部,科學制定規劃方案,與示範河湖建設責任單位簽書立狀,壓實責任,推動落實。經過一年的建設,2020年11月松花江佳木斯段順利通過驗收,建成為東北三省唯一一條國家首批示範河湖,初步實現了‘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的目標。”

  形成“一河一檔一策一圖”工作格局

  記者來到沿江公園濕地,一條條木棧道映入眼簾,棧道旁是綠茵茵的小草和五顏六色的野花,棧道深處通往波光粼粼的小湖,一些老人正在涼亭內納涼、歌唱。

  家住附近的李淑芬最近時常與合唱團的老夥伴來這練歌,逢人就誇江邊濕地的變化美,她指著眼前的湖水對記者説:“這原來就是一片荒草地,這兩年開始改造,現在有涼亭、有水、有花、有草,還有玻璃棧道,環境好了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僅是我們退休的老年人願意來此活動,很多外地人也慕名而來,這麼好的環境希望大家能更加愛護,希望佳木斯越來越美。”

  面對眼前的美好景色,佳木斯市水務局副局長冷繼國對當時的改造工作還歷歷在目:“佳木斯共有18項示範河湖建設重點工程,當時時間緊,任務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指揮部,實行‘五圖作戰’方式,挂圖作戰、按表督戰,‘以河流分佈圖’落責任,以‘砂場分佈圖’管採砂,以‘拆遷責任圖’治違建,以‘環境整治圖’抓管理,以‘河湖長作戰圖’促提升,形成‘一河一檔一策一圖’的工作格局,當時真是沒日沒夜地幹啊。但看到松花江南岸生態恢復工程順利實施,實現了還濕於民,還綠於民,看到現在市民的喜愛程度,我們做再多都值了。”

  全方位立體監督無死角

  佳木斯智慧河湖管理平臺及智慧化監測監控系統上看到,佳木斯市運用科技創新開展線上巡河模式,16個監測點、17個監控點平均分佈在松花江佳木斯段全流域,流域內環境一目了然。

  自河湖長制以來,佳木斯為全方位監督無死角,摸索出河湖立體監督體系,運用遙感手段定期面狀巡河,基於水文水質監測、視頻監控動態點狀巡河,精準識別、及時掌握河湖現狀;通過智慧管理平臺,集成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實現面向責任人的河湖問題預警、立案、派遣、反饋和結案的全過程動態管理。“面對這來之不易的生態環境,市水務局對松花江佳木斯段流域實行24小時監測,時刻關注是否有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發生,一經發現馬上處理,通過這一舉措,松花江佳木斯段水生態、水環境、水安全得以全面提升,自2016年以來,連續五年達標率100%,水質保持Ⅲ類水體。”佳木斯水務局河長科負責人張利嘉説。

  在行政執法監管方面,佳木斯市探索建立檢察機關在河湖長制工作中的司法介入和助推機制,構建“河湖長+河湖警長+河湖檢察長”“三長”工作機制,設置檢察機關派駐聯絡室,實行河湖長製成員單位聯絡員制,解決“聯而不動”“單打獨鬥”等問題。同時推進網格化管理,延伸河湖長制制度觸角,打通河湖管護“最後一公里”。“通過示範河湖建設,河湖內在功能與長期效益實現了有機結合,常年保持的Ⅲ類水體,不僅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還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張惠峰説。(記者 劉大泳 劉億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